為啥一到夏天,癲癇發作就變頻繁了?很多患者和家屬都發現,高溫天里癲癇好像更容易 “找上門”,這背后到底有啥原因?
氣溫變化:夏天最直觀的影響是持續高溫 + 濕度大。人體為了散熱,血管會擴張,出汗多還會導致電解質流失(比如鈉、鉀不足),這會讓大腦神經元的穩定性變差。就像手機電量不足時會卡頓,大腦電解質失衡時,神經元就容易 “異常放電”,直接誘發癲癇。尤其戶外暴曬后,體溫調節失控還可能中暑,進一步刺激大腦興奮,雪上加霜。
不規律作息:夏天的作息也容易亂套。天長夜短讓人熬夜概率增加,燒烤、夜市活動多,很多人凌晨才睡。但睡眠不足正是癲癇發作的 “導火索”—— 大腦沒休息好,神經細胞就像過度工作的工人,容易 “罷工搗亂”。另外,室內空調低溫和室外高溫頻繁切換,一冷一熱刺激血管收縮擴張,身體調節不過來,也會讓大腦神經受干擾。
飲食不當:飲食更是夏季的 “隱形殺手”。冰飲、涼菜、燒烤成了標配,但大量生冷食物會刺激腸胃,引發腹痛、腹瀉,身體脫水或電解質紊亂又會間接影響大腦。還有酒精和高糖飲料,夏天喝著痛快,卻會直接興奮腦神經,讓癲癇病灶更容易被激活。
知道了夏季高發的原因,做好這幾點能幫你降低風險:
控制溫差:空調別開太低(26℃左右合適),進出房間別急,給身體適應時間,外出戴帽子防曬,避免正午暴曬。
管好作息:別仗著天熱就熬夜,每天保證 7-8 小時睡眠,中午哪怕瞇 20 分鐘,也能讓大腦歇口氣。
吃對喝對:少喝冰可樂、冰啤酒,喝溫水或淡鹽水補水分;少吃麻辣燒烤,多吃粥、蔬菜、雞蛋,別讓腸胃先 “鬧脾氣”。
按時服藥:天熱別覺得病情穩定就減藥,漏服或隨意停藥只會讓發作風險翻倍,按時服藥比冷飲更能保護你。
夏季只要把這些細節做到位,就能穩穩度過高發期。如果發現發作次數明顯變多,或者出現頭暈、心慌等異常,別猶豫,馬上找醫生調整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