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激光雷達遇上無人機。
自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低空經濟”列為新增長引擎后,我國空中交通體系正經歷從二維平面向三維立體的歷史性躍遷。也正是從今年開始,各地政府開始加速推進“低空經濟”最新政策的發布,與該賽道相關的產業再次成為各方備受矚目的焦點。
據民航局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注冊無人機數量達387萬架。這些無人機的應用場景日益多元化,包括軍事領域和民用領域,廣泛應用于農業植保、地理測繪、巡檢應急、物流運輸等多個行業。
特別是在物流運輸領域,配送無人機的出現為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低空經濟下,激光雷達重構安全
根據低空經濟的定義,低空飛行器的的運行高度大約為1000米以下,這是地球上最復雜的空域層。這里既有城市建筑的視覺盲區,又有鳥類的活動軌跡,還會存在各種隨機障礙物。
因此繁榮背后暗藏危機,無人機也存在著“飛行危機”。
據報道稱,2023年民航局記錄的327起無人機事故中,63%源于感知系統失效。在深圳無人機測試基地的模擬場景中,未搭載激光雷達的飛行器穿越城市峽谷的避障失敗率達17%,傳統毫米波雷達在檢測直徑小于10cm的高壓線時漏報率高達42%。這些數據揭示了一個事實:無人機的發展也和智能汽車一樣,不能忽視安全性。
這時,傳統解決方案的局限性在此暴露無遺:雙目視覺系統在逆光環境下分辨率暴跌80%,毫米波雷達對靜止物體的識別猶如"高度近視"。即使是經驗老道的無人機飛行員,也不能做到100%的避障。
而激光雷達的加入,可以大幅提高飛行精度以及安全性。
2024年開始,物流配送無人機已成最大增長極,市場規模超過50億元。其中,搭載激光雷達的末端物流配送無人機數量預計為6-8萬臺,2024年新增數量約1萬臺。
根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仿真實驗提供的數據,搭載激光雷達的物流無人機,在能見度低于50米的霧天仍能保持92%的障礙物識別率,較純視覺方案提升47%。
而這種技術優勢也能間接提高無人機的商業價值——順豐在珠三角的無人機配送試點表明,激光雷達可將單機日均起降次數從15次提升至22次,運營效率提高46%。
成本下探與商業模式進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安全性以外,激光雷達也能進一步促進無人機成本的下探。
有分析師表示,低空經濟的挑戰之一在于如何管理日均百萬架次的飛行器。如果不能解決成本問題,自然無法進一步推動商業化進度。
而上海虹橋低空交通管理中心的實踐表明:通過部署672臺激光雷達構建空域感知網絡,結合多源數據融合算法,可以將空域資源利用率提升至82%。這套系統不僅能實時監測飛行器位置,還可預測未來15分鐘的空中交通流量,為調度決策提供支持。
據報道,美團第四代無人機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將激光雷達與視覺結合,能夠幫助無人機保持在設定的高度穩定飛行?。目前,美團配送無人機已在中國完成了400,000多次交付。
而遠在中東地區,美團也正在通過其子公司Keeta Drone,通過多傳感器融合將激光雷達與IMU和視覺系統相結合,安全地在摩天大樓之間的狹窄空間中導航。
目前在迪拜硅綠洲(DSO)利用先進技術克服傳統送貨方式的限制,提高客戶體驗和物流效率,交付時間已縮短至原來的三分之一甚至更短,將交付效率提高了60%以上。
未來,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的持續發展,低空經濟有望在未來為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帶來更多驚喜,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立體交通新時代。
本文作者:jh
記得星標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