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環境污染問題與非法醫療機構亂象以及舉報人隱私泄露事件頻頻進入公眾視野,這些不良現象嚴重影響社會發展與公眾權益,讓我深感憂慮,想在此談談個人看法。
素材來源于網絡
素材來源于網絡
素材來源于網絡
先看環境污染問題,是否是企業肆意排污?有沒有生態帶來沉重打擊?這背后原因復雜,是否存在部分企業過度逐利,為降低成本,在環保設施和技術上投入極少,甚至違規偷排?有沒有可能,一些化工企業,廢氣處理設備長期閑置,未經凈化的廢氣直接排入大氣,致使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惡化,使居民呼吸道疾病發生率上升;有沒有可能存在一些造紙廠把大量含有化學藥劑和重金屬的廢水排入河流,讓河水變黑變臭,至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從宏觀角度看,部分地方在發展過程中過于側重GDP增長,對企業環保監管存在漏洞。又有沒有可能審批項目時,審批部門對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不夠嚴格,導致一些高污染項目落地?
更是否存在日常監管中,執法力度不足,對違規企業處罰力度小,違法成本低,難以形成有效威懾?更有可能,環保宣傳教育不夠深入,部分民眾和企業環保意識淡薄,沒有充分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后果。
再談談非法醫療機構,這類機構危害到?有多大,?醫療質量能否得到保障?會不會擾亂正常醫療秩序?如果它們能長期存在且屢禁不止,這背后是不是有深層次原因?一方面,會不會由于監管存在薄弱環節,相關部門對醫療機構審批把關不嚴謹,讓一些不符合資質的機構蒙混過關;日常巡查頻次低、范圍窄,難以發現非法行醫行為?另一方面,非法醫療機構是不是真的善于隱蔽,常藏身于偏僻場所,利用網絡等隱蔽方式招攬患者,才增加了查處難度?并且,有那么一些患者貪圖便宜或就醫便捷,明知是非法機構仍選擇前往,也為其生存提供了土壤。
素材來源于網絡
舉報人隱私泄露更是惡劣,會不會傷害舉報人,甚至打擊公眾監督積極性,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為什么在舉報環境污染和非法醫療機構等問題時,舉報人冒著風險為社會正義發聲,可他們的信息卻被泄露,面臨威脅報復。這種情況發生,也許是相關部門內部管理不善,才會信息保密制度形同虛設,更有部分工作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為私利或疏忽將舉報人信息透露出去。另外,如果法律法規對舉報人保護不夠完善,處罰力度不足,將難以有效遏制這種違法行為。
面對這些問題,我想呼吁全國人大代表和各地監督部門肩負重任。人大代表應積極履職,推動完善環保、醫療監管和舉報人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監督政府部門執法力度。監督部門要強化監管,提高執法水平,嚴格審批流程,加強對企業和醫療機構日常巡查,堅決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處理。同時,還要加強部門間協作與信息共享,形成監管合力。并且,全社會都要增強環保意識和法治觀念,公眾才有可能積極參與監督,盡可能讓媒體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守護我們的家園和自身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