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第一個季度,全球三大經濟體——中國、美國和日本的GDP數據已經出爐。從數據來看,三國之間的經濟差距依然顯著。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在第一季度實現了7.32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而日本則僅為0.99萬億美元。那么,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表現又如何呢?
日本經濟
根據日本內閣府發布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的GDP同比下滑了0.7%,總規模僅剩0.99萬億美元。這個曾經引領東亞經濟發展的國家,如今似乎失去了昔日的輝煌。
本季度,日本經濟的兩大支柱——出口和個人消費均表現不佳。其中,出口環比下降0.6%,這是過去四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半導體和知識產權服務訂單的減少讓不少企業感到頭疼。
更令人擔憂的是,占GDP一半以上的個人消費幾乎停滯不前,環比增幅僅為0.04%。普通民眾在購買日常用品時變得更加謹慎,主婦們看到超市里每公斤超過4000日元的大米時只能無奈嘆息。
自2024年夏天以來,極端天氣導致大米減產,再加上地震預警引發的囤積行為,日本遭遇了三十年來最嚴重的大米短缺危機。
為緩解這一問題,政府不得不動用儲備糧進行市場調控,但效果有限。隨著游客數量增加以及部分商家囤積居奇,大米價格再次攀升。盡管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但日本官員已經為此焦頭爛額。
執政黨堅決反對進口美國大米,但為了換取關稅豁免,又不得不考慮采購玉米和大豆。農業協會更是以“國家安全”為由警告政府,談判還未開始便已充滿火藥味。
作為日本經濟的重要支柱,汽車工業也因美國關稅政策面臨巨大壓力。豐田高管私下抱怨,每輛出口到美國的汽車需要額外支付500美元關稅,這筆錢足以用于研發新技術。
諷刺的是,為規避關稅,日本車企將部分生產線轉移至墨西哥,卻遭到美國指責鉆政策漏洞。網友戲稱這是關稅版的速度與激情。此外,日本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65歲以上人口占比突破30%,勞動力短缺成為長期挑戰。
為應對這一問題,便利店引入AI收銀系統,建筑公司高薪聘請70歲以上的工人,甚至殯葬行業也開始嘗試機器人誦經服務。有東京市民調侃,國家唯一不缺的就是養老院。
美國經濟
美國第一季度GDP總量達到7.32萬億美元,表面上看似強勁,但環比萎縮0.3%的數據卻讓華爾街一片嘩然。這場衰退早有跡象,企業瘋狂囤貨,消費者緊捂錢包,政府仍在為關稅政策爭論不休。
受關稅政策影響,“買買買”成為美國企業的普遍選擇。一季度進口額激增,飛機和半導體等商品堆滿倉庫。
凈出口對GDP的拖累高達4.83個百分點,相當于全國白干三個月。個人消費增速從去年四季度的4%驟降至1.8%,連星巴克店員都發現顧客點單時猶豫是否添加奶油。
聯邦政府支出減少5.1%,進一步加劇了經濟困境。唯一亮點是企業投資增長9.8%,但在通脹壓力下顯得杯水車薪。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上漲3.5%,老百姓的工資剛拿到手就被物價吞噬。
財政赤字同比飆升39%,債務利息支出即將超越軍費,成為政府第二大開支。美元指數跌破100關口,各國央行紛紛拋售美債轉而購買黃金。有網友調侃,以前叫“美金”,現在快成“美銅”了。
特朗普揮舞的關稅大棒近兩個月來并未奏效,反而砸中了自己的腳趾。美國進口商為應對潛在加稅,拼命囤積中國商品,導致港口集裝箱堆積如山。
更糟糕的是,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加征關稅后,本土太陽能項目成本大幅上升,得州農民看著荒廢的太陽能農場痛心不已。
硅谷巨頭們的一季度財報集體“爆雷”。Meta的元宇宙部門虧損擴大至50億美元,蘋果iPhone銷量創下十年新低。特斯拉為清理庫存,推出“買Model Y送充電樁”的促銷活動。
中國經濟
中國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總量達4.44萬億美元。雖然從美元數值上看與美國仍有差距,但細究數據,人民幣匯率波動吞噬了約500億美元。若按去年同期匯率計算,中國GDP實際應為4.49萬億美元。不過,比起數字游戲,真正的亮點在于產業變革。
一季度全國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7675萬千瓦,風電和光伏發電總裝機量首次超越火電。8160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產量,相當于節省了2億噸煤炭。
數字經濟營收達到8.5萬億元,增速高達9.4%。背后是5G基站廣泛覆蓋、AI大模型進入醫療領域擔任實習醫生、直播間將義烏小商品賣到非洲部落的成果。就連沙特也開始用人民幣購買石油,外媒稱之為數字人民幣的降維打擊。
當美國糾結于關稅和債務時,中國在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某國產AI大模型在國際測評中擊敗ChatGPT的消息,讓科技圈驚呼劇本被反轉。深圳華強北的攤主一邊打包無人機零件,一邊調侃以前外國人來買山寨手機,現在來買AI芯片還得排隊。
貴州某縣通過直播帶貨將辣椒醬銷往歐洲,廣西的螺螄粉廠利用大數據調整口味,這些看似“土味”的產業,一季度貢獻了超過2000億元的營收。
東莞的玩具廠轉型生產工業機器人,溫州的打火機廠商跨界進入醫療器械領域。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5%,有企業家笑言,以前是中國制造,現在是中國智造,多一個字,價格翻十倍。
三國經濟數據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不同的發展軌跡。日本在傳統產業與糧食安全之間掙扎,美國深陷進口狂歡和債務危機的泥潭,而中國則憑借新能源和數字經濟悄然換道。
這場較量早已超越單純的GDP數字,美國的霸權焦慮、日本的轉型陣痛、中國的長遠布局,共同描繪出未來十年的經濟藍圖。
正如《孫子兵法》所言,先立于不敗之地,再等待敵人的失誤。誰能笑到最后?時間終將給出答案。但至少目前,押注未來賽道的玩家顯然擁有更多籌碼。
參考資料
美國一季度GDP負增長——極目新聞2025-05-01美國一季度GDP負增長 關稅如何加劇“低增長+高通脹”困局?——環球時報2025-05-01中美差距懸殊?真實情況曝光!——李榮茂2025-05-21關稅沖擊還沒顯現,日本一季度GDP就萎縮了0.7%——觀察者網2025-05-16特朗普關稅沖擊尚未顯現,日本第一季度經濟已萎縮——界面新聞2025-05-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