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優寧維抗體專家
劉恭植教授是江蘇省免疫學會的奠基人之一。為緬懷劉恭植教授,傳承其“謙恭仁厚恩植學子,甘為人梯慧潤后輩”的精神,優寧維攜手江蘇省免疫學會,共同舉辦為期三年的【恭植大講堂】系列專題活動,以每年10-20期的頻率,匯聚院士、博士生導師等來自大陸、港澳、海外的學術界杰出人士,共同探討前沿技術、分享創新結果。
【恭植大講堂】系列學術活動第九期于2025年5月17日以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形式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軍醫大學專業技術少將吳玉章教授在江蘇大學醫學院劉恭植教授講堂作題為“免疫治療的進展與挑戰” 的精彩報告。
薪火相傳銘初心,耕耘免疫譜新篇
活動伊始,主持人——江蘇省免疫學會名譽理事長、蘇州大張學光教授深情回顧了劉恭植教授“謙恭仁厚恩植學子,甘為人梯慧潤后輩”的科學家、教育家精神,強調其對后輩成長的深遠影響。同時,張教授也對吳玉章院士在免疫學領域數十年的卓越貢獻表示敬意,并簡要介紹了吳院士的重要科研成果與學術影響力。
吳玉章教授的精彩講述
吳玉章院士首先通過經典案例的講解引出免疫學的3大核心認知:免疫力的本質在于維持生命自穩定;炎癥水平決定健康狀態;胸腺功能的衰退是免疫系統衰老的關鍵問題。
隨后吳院士深入淺出地梳理了免疫治療的4大進展:經典腫瘤免疫治療手段的不斷完善;“用免疫的眼光看腫瘤”的全新理念;個性化疫苗的前沿探索;以及放療與免疫治療的協同應用。
進而,吳院士系統歸納了當前免疫治療面臨的4大挑戰:腫瘤細胞對免疫治療產生耐藥性的抗性問題;如何精確設計和操控T細胞以實現高效治療的細胞操控難度;腫瘤突變速度快、疫苗研發周期長帶來的個性化疫苗開發瓶頸;自身免疫病與腫瘤之間的平衡困境。
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解和生動的比喻,吳院士為線上線下師生呈現了一場兼具專業深度與科普溫度的學術盛宴。
基于免疫治療的發展現狀及其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吳院士進一步提出了涵蓋疫苗研發策略、預存免疫機制、免疫系統復雜性、免疫記憶受限,以及病理性免疫反應等在內的7個科學問題,為該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突破提供了思路。
吳院士還介紹了其實驗團隊圍繞免疫治療所展開的前沿探索:一方面,通過整合生物數據庫與AI算法優化抗原設計,以激發更強效的免疫應答;另一方面,創新性地挖掘并利用“最優預存免疫”,以提升治療靶向性與安全性。這些研究成果和思路已獲得國際學界的廣泛關注與高度評價。
報告最后,吳玉章院士展望了“人類免疫力解碼計劃”以及“免疫力經濟”的未來圖景,引發線上線下聽眾的強烈共鳴與深入思考。
多維互動,精準答疑
最后,張學光教授對吳玉章院士高屋建瓴、內涵豐富的學術報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在隨后的互動交流環節中,吳院士就抗原表位的精準選擇、免疫治療潛在副作用的預測評估、胸腺功能重建、青年學者如何突破學科壁壘建立跨領域協作思維等問題,進行了多維度、深層次的精彩探討,進一步拓展了與會師生的學術視野與研究思路。
本次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形式舉行,累計吸引線上線下2000余人參與。南京大學醫學院、徐州醫科大學,揚州大學醫學院等多所高校設立分會場,組織師生集中收看,反響熱烈。
下期精彩繼續,立即預約直播
第十期·恭植大講堂將于5月26日19:30開講。本期課堂邀請到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李貴登教授,為大家帶來《腫瘤特異性T細胞解碼與賦能策略》主題分享。課堂還有羅技鍵盤、膠囊傘、筆記本等精美互動好禮。點擊這里立刻預約。
(轉自:優寧維抗體專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