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于5月22日舉行“心臟病學發展戰略研討會”暨“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心臟病全國重點實驗室啟用儀式”。
研討會上,北部戰區總醫院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心血管內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韓雅玲作了題為《心血管疾病移動介入診療》的主旨報告。她系統闡述了在我國幅員遼闊、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現實條件下,移動介入診療對于提升基層及邊遠地區心血管急癥救治能力的重要意義。她指出,通過區域協同布局、移動導管室建設、便攜式影像與心電監測設備推廣,以及5G遠程指導等技術手段,將有力推動心血管病“急救關口前移”和“分級診療”體系的落地。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經血管植入器械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建安作了題為《AI賦能醫療變革:浙大二院建立全景智能醫院的初步探索》的主旨報告。他全面介紹了其團隊在智慧醫療建設中的系統布局、經驗和理念。他提出“全景智能醫院”建設應基于三大核心支柱:臨床場景牽引、技術架構支撐、管理機制保障。他強調,真正實現智能化轉型,需構建以標準化醫療數據為核心、以多模態知識圖譜為基礎、以跨平臺協同算法為支撐的“智能底座”體系。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心臟病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義漢主持該重點實驗室的啟用儀式,他首先簡要介紹了實驗室的建設理念與發展定位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心臟病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寒地心血管病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心血管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胡盛壽,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名譽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同濟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先后講話。鄭慶華與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吳金城共同宣布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心臟病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啟用。
鄭慶華和吳金城走訪了整個實驗大樓,向實驗室科技工作者致以親切的問候,勉勵大家勇攀科學高峰。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心臟病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得到了浦東新區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重點實驗室的成立自始至終得到了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
出席會議的有: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王興鵬,同濟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童小華,浦東新區副區長張娣芳,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生物技術和醫藥處處長、二級巡視員曹宏明,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教處處長計菁,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實驗室處副處長周婧。出席會議的嘉賓還有: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軍,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黃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顧建英、院長周儉,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毛穎,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廖專,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總工程師凌剛、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樓琦等。同濟大學相關部門和重點實驗室所在地浦東新區合慶鎮的領導,心血管醫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相關生物醫藥企業的代表出席會議。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黨政領導班子、全體中層干部、護士長和員工代表參會。
滑動查看更多與會嘉賓
TONGJI
重點實驗室于2023年3月獲批建設。實驗室定位為“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實驗室的發展理念: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研究與開發一體化,理論突破與技術發明全鏈條貫通,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為人類健康事業奉獻原始創新型研究成果。著力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臨床驗證—產業轉化”完整創新生態體系。實驗室的工作重點:心臟病理論探索和技術、材料、器械和藥物等的研發。實驗室的發展愿景:建設全球心臟病學領域的“理論策源地”和“技術創新中心”。依托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園的集群優勢,實驗室已布局構建分子細胞生物學檢測、細胞/亞細胞成像與功能分析、器官/組織組化與功能檢測、活體心臟電生理與功能分析四大技術平臺,實現了從納米級到分米級的跨尺度研究,全面支撐從基礎發現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研發體系。
編輯、審核: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由“TOP大學來了”綜合自“同濟大學”,文章轉載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