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F20250314
自我成長專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 第1018 篇文章
你可能經常對身邊人發火,或者經常生悶氣。你不是一個人。
憤怒是我們體驗過的最強烈、最有挑戰性的情緒之一,它源于不公平感、沮喪感、或者意識到自身利益受到威脅時。
無論憤怒展現在自己還是他人身上,都有可能制造分歧、升級沖突、損害關系。
但是,我們不應該被憤怒控制。
今天一杯咖啡就為您介紹如何運用共情,具體說是對情境進行富有同情心的認知重構,將憤怒轉化為更深層次的理解、聯結以及積極的改變。
理解憤怒及其源頭
憤怒的本質,是我們的大腦評估到威脅我們價值觀的情境后的反應。
這種評估決定了我們情緒反應的強度和性質。
但是,這些情境本身沒有固定的含義,我們根據自己的解讀賦予它們意義。
當我們以憤怒的方式做出回應時,我們看待事物的透鏡通常會變得狹窄,并強化消極的情緒和僵化的觀點。
認知重構能有意識地改變我們對事件的看法,減少消極的情緒。
那些經常使用認知重新評估自己經歷的人,他們的壓力水平、抑郁水平和憤怒水平都更低。
把對自己和他人的同情融入到對情境的解讀中,能幫助我們進一步重構同情心。
這一技術幫助我們遠離互相敵對和憤恨,養成了和諧和理解的思維方式。
憤怒:
深層次需求未被滿足的信號
同情心可以讓我們不再固執己見,這能緩解我們的憤怒。
同情心讓我們承認自己或他人的痛苦,而不是立刻進行判斷或者報復。
將憤怒看作深層次需求未被滿足的信號,而不是破壞性的武器,我們就可以將自身反應從攻擊性轉變為建設性。
想象某個常見的場景:你在飯店里,等了半天都無人問津。
最典型的想法就是:
“真荒唐!我們等了這么久。 這里的服務太糟糕了!”
這個想法源于沮喪和權力感。
它假定了這是因為服務員的疏忽,才導致了憤怒的情緒反應。
用簡單的認知重新評估,其結果可能是:
“我們確實等了很久,但至少我可以享受這段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光。”
思維方式的改變能緩解沮喪,但是不一定能培養同情心。
對情境進行富有同情心的認知重構可能是這樣的:
“我不想等那么久,但是服務員也不容易。 也許今晚人手不足。至少我可以和朋友共享這段時光。”
這種思維方式既承認了自己的不快,還擴展到了對服務員的理解。
它不僅避免了憤怒情緒的升級,也讓人的言行舉止變得更加耐心和友善。
將共情式、富有同情心的認知重構
應用于憤怒的人
面對他人的憤怒時,運用富有同情心的認知重構可以幫助我們緩解沖突,并且與對方進行有意義的互動。
相比做出防備和蔑視的反應,我們可以問問自己:
·他們為什么會生氣?
·他們是否正在遭受壓力、恐懼或者有未被滿足的需求?
·我該怎么回應,才能既承認他們的情緒,又不會加深敵意?
比如,一個同事因為你的疏忽而對你大發雷霆,你本能的反應或許是為自己辯護或者罵回去。
但是,富有同情心的認知重構是這樣的:
“他們看上去明顯很生氣,也許這個錯誤使他們的工作量雪上加霜。 我認可他們的沮喪情緒,但不會把他們的話當回事。”
這種方法既堅守了個人邊界,也促進了理解,減少了沖突升級的可能性。
案例:
王英的路怒癥
我的來訪者王英曾經與憤怒作斗爭,尤其是路怒癥。
一天早上,一司機突然變道,差點造成了交通事故。
她下意識的反應是:
“你這個白癡!差點害死了我倆!”
她的憤怒源于不公平感和恐懼感。
當她在咨詢中分享這一經歷時,我鼓勵她考慮其它可能性,引導她對事件進行富有同情心的認知重構:
·也許對方是急著趕去醫院看急診。
·也許是因為視野不佳,對方錯判了距離。
·也許對方只是單純犯了一個無心之過?
王英對情境的認知重構結果是:
“當時的情況確實很危險,我都嚇壞了。 但是我永遠不可能知道那個司機為什么會這么做。 但是我現在安然無恙,這就夠了。”
通過轉換視角,王英化解了自己的憤怒,避免了不必要的壓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將富有同情心的認知重構應用于人生中其它的情境,增強了情感的韌性。
富有同情心的
認知重構練習
如果你陷入憤怒的情緒,無論是對自己還是與人相處時,不妨嘗試對情境進行富有同情心的認知重構練習:
1.明確你對情境的初始解讀,你給自己講了什么樣的故事?
2.檢查你的假設,這些假設是嚴厲的、批判性的還是片面的?
3.確定在你的核心需求中,安全感、自尊、自主性、完整性,哪些被觸動了?
4.思考對同一情境的不同解讀。
5.以善意的方式承認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自我評判。
6.意識到他人可能面臨的困境,給予他們理解與關懷。
7.創建一個嶄新的、更加富有同情心的敘事。
完成這項練習后,留意你的情緒狀態是如何轉變的。
你是否覺得更平靜、更開放了?
更能控制自己的反應了?
最后的思考
憤怒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但是我們不應該讓它支配自己的行為和人際關系。
通過富有同情心的認知重構的練習,我們能夠退一步海闊天空,以促進和平而不是沖突的方式進行回應。
無論是在人際交往、職業場合或者在與陌生人發生摩擦的瞬間,富有同情心的認知重構都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夠將憤怒轉化為理解。
重構視角不僅對我們的情緒健康有利,還能構造一個讓同情心引導問題的解決、加深人類的聯結的世界。
End
作者 |莫什·雷森(Moshe Ratson),工商管理學碩士、婚姻與家庭治療碩士,紐約市的心理咨詢師和高管教練。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進行修改和增刪。
翻譯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Lily (87)
校對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風鈴
編輯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李勝
聯系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coffeepr@qq.com
再推薦你幾篇好文章
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會員】,加入一杯咖啡會員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