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福州市盲校食堂內粽葉飄香,一場以“粽香傳情,心手相連”為主題的端午助盲公益活動溫情開展。今年5月18日是在第35個“全國助殘日”,為積極響應福州市“從春天走向美好明天”助殘月號召,共青團福州市委員會、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青少年事務社工協會等多家單位共同發起福州“春天計劃”端午特別行動,組織30名盲生及其家長共慶佳節,以傳統文化體驗傳遞社會關愛,書寫福州助殘事業的暖心篇章。
活動以別開生面的 “端午知識有獎競答” 開場。社工創新采用聲景模擬與實物觸摸相結合的方式,帶領盲生沉浸式領略端午文化魅力。當問到“端午節為什么要掛艾草”時,13歲的盲生小雨搶答:“因為艾草的味道能能夠驅趕蚊蟲、凈化空氣!”隨著一道道問題拋出,孩子們不僅深入了解了端午節的起源、習俗,還對屈原等歷史人物故事有了更深刻的認知。現場氣氛熱烈,知識的交流與歡樂的笑聲交織,碰撞出燦爛的火花。
“先摸粽葉的光滑面,再感受米的濕度……”在包粽子環節中,經驗豐富的志愿者化身“貼心導師”分步講解、手把手指導,在志愿者的耐心示范下,孩子們紛紛動手嘗試。裝米、捆扎……憑借敏銳的觸覺和志愿者的細心指導,每位盲生和家長都成功包出了不少粽子。盲生小芳捧著自己包好的三個粽子,滿臉喜悅地說:“我要帶回去給爺爺奶奶嘗嘗!”話語間滿是自豪與期待。
緊接著的制作香囊環節更是讓現場充滿了濃厚的節日氛圍。為方便盲生參與,此次香囊制作摒棄傳統針線,改用束口布袋。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將艾草等香料裝入香囊,志愿者在旁協助收口。一個個精美的香囊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承載著對端午節的美好祝福,也寄托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今年,福州市創新推出“春天計劃”助殘公益品牌,以“春天”寓意生機與希望。福州市青少年事務社工鄭艷介紹:“本次特別行動凸顯無障礙特色,志愿者全程‘一對一’陪伴,堅持‘可觸摸、可感知、可參與’的原則,讓傳統文化沒有障礙。”作為福州“春天計劃”公益品牌的重要活動,此次端午助盲活動凝聚了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及志愿者的多方力量。共青團福州市委員會等單位全程保障,福州市橄欖樹公益服務中心招募30名志愿者提供現場服務,福州市青少年社工協會精心設計知識競答、制作美食、手工DIY等互動體驗環節,有效促進殘健融合,喚起社會共情,讓傳統文化在無障礙的氛圍中得以傳承與弘揚。
(編輯:中國日報社福建記者站 胡美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