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政委 郭嘉沂 張峻滔 張夢 張亞瀾 余律 蔣冬英 羅芳 謝崢嶸(魯政委系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生豬
國際政治秩序“裂變重構”。在“特朗普2.0”影響下,大國博弈的烈度和廣度全面升級,世界經濟格局“東升西降”和“全球南方”崛起的趨勢延續,將推動全球政治格局深度裂變重塑,非傳統威脅、非正式化戰爭和非國家行為體的局部沖突頻率將大幅上升,數字、太空、網絡、深海等全球治理盲區將在集體行動困境、公共物品短缺的大背景下持續擴大。地緣經濟將進入平臺期和瓶頸期:供應鏈“安全化”,全球主要經濟體將強化其獲取關鍵原材料和商品的能力;資源供應“團體化”,跨國集團將基于共同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構建關鍵資源供應團體,且不同團體之間相互排斥;貿易區域“碎片化”,各經濟體將基于相近的地理位置或社會文化習俗構建區域性貿易合作體系。
美國保守民粹主義的主流化成為美國政治的突出特征。特朗普政府對內全面改革美國的政治運作、經濟模式和社會形態,努力提升科技水平、軍事實力,重塑一個保守主義價值觀治下的美國;對外試圖通過多種方式擺脫當前國際秩序束縛,更加聚焦中美大國競爭。在對華關系方面,對華全面競爭已成為美國兩黨共識并基本定型,美國對華貿易戰、金融戰和科技戰升級。
歐洲政治傾向右轉趨勢大概率將得到延續,政治和社會極端化將成為歐洲經濟體面臨的重大政治和社會問題。特朗普2.0將為中歐關系改善帶來空間,歐洲在持續尋求經濟安全領域戰略自主與政治外交領域多元平衡的同時,將對華尋求競爭與合作之間更務實的平衡。
“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整體對華合作意愿較高,但地緣政治環境復雜性顯著上升。東南亞、中亞、中東等區域對華合作加強,東歐和拉美對華合作或受歐洲和美國影響而有減弱風險。沿線經濟體更強調多元化策略,即在與中國合作的同時,深化與美歐的往來。東盟、非盟等區域內部的一體化客觀上也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產生一定擠出效應。
東盟整體更傾向于繼續維持東盟的地區中心地位,在中美之間堅持中立立場和對沖策略,并敦促其成員國拒絕“選邊站”,避免內部立場分化。但各國也將基于自身利益點、國內優先事項、對國際事務的不同立場作出差異化策略選擇,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為代表的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大概率將維持對沖策略,但菲律賓則可能繼續因南海問題及其國內政治斗爭需要而出現搖擺。
海外經濟環境呈現低增長態勢。未來五年全球繼續處于康波蕭條期的可能性較高。預計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約為3.1%,仍將低于疫情前十年歷史平均水平3.7%。美元霸權動搖,但尚無單一貨幣能夠完全取代美元地位,國際貨幣體系更可能向著美元主導地位趨弱的多極化方向發展。人民幣國際化迎來機遇期。
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重回低增長,再通脹風險加劇,財政赤字或維持高位;美聯儲可能一度重新進入加息周期,直至下一次深度衰退時再大幅降息;金融市場方面,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能長時間在高位區間運行、期限溢價震蕩向上,美股長牛可能終結、進入寬幅區間震蕩,美元本位幣地位動搖、匯率階段性修復高估。歐洲由于政治和政策不確定性導致增長預期低于美國,但不存在較大的通脹或通縮問題,若財政刺激能超預期發力將提振歐洲增長;增長溫和且通脹穩定的背景下歐洲央行大幅加息的可能性較低;金融市場方面,美元環流體系破壞下,歐債與美債相關性或降低,歐元亦將從美元體系失衡中獲益。英國增長前景略好于歐元區,但遜于美國,通脹持穩;未來五年英國央行有可能階段性重新進入加息周期,并于下一次深度衰退時再次降息;金融市場方面,英鎊資產同樣能從美元本位幣地位動搖中分得一杯羹。日本增長繼續保持低速,短期內通脹具有韌性,但長期下行風險更大;財政政策繼續在經濟衰退時發力托底,在經濟向好時維持常規支出;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步入緊縮周期為后續衰退積蓄政策空間;金融市場方面,日本央行加息周期疊加全球避險使得日元具有較強的階段性升值動能,日元利率有上行動力,日本股匯負向聯動。
在發展中經濟體中,東南亞在疫情后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但增長前景因美國的關稅威脅而面臨極大不確定性。整體來看,未來五年東南亞經濟雖大概率較2024年降速,但在全球經濟增長普遍承壓的大背景下,仍有可能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來源。中亞整體經濟增速預計將加快。中亞各經濟體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集中在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行業及草原農業,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向中亞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中東經濟預計仍然受到國際和區域地緣政治因素挾制,增速僅小幅上漲。中東各經濟體與中國以油氣合作為主要支點,不斷探索交通運輸、新能源、數字化等多個領域。非洲經濟預計將呈現溫和復蘇但分化加劇的格局,經濟增速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債務壓力、氣候沖擊及地緣政治博弈的多重影響,債務可持續性問題仍制約部分非洲經濟體的發展。非洲與中國的合作從傳統鐵路、港口基建向以汽車和電子為代表的制造業、綠色能源等領域擴展。拉美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政治兩極分化、債務壓力和氣候災害等因素制約,經濟預計延續“低增長+高通脹”的特征。中國與拉美合作從傳統農產品和礦產品貿易,向新能源、港口基建延伸,但美國“近岸外包”和關稅政策將加劇大國競爭摩擦外溢和拉美內部的分化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