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操考試時,我一邊梳頭發一邊說‘奶奶這兩天你看你黑頭發都長出來了,越來越年輕了。’負責打分的考官聽了直笑,他這一笑,我心里就踏實了。”回憶起全國首場長期照護師初級工(以下簡稱“長護師”)考試的實操場景,作為第一場考試中唯一通過的男性長護師,南通康恒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張偉依舊記憶猶新。
4月19日,全國首場長期照護師初級工(五級)考試在江蘇南通長護產業園舉行,首批100名考生參加考試。這場考試備受關注——一個僅能容納百余人的考場,為何會吸引千人報考?考生們為這場考試做了哪些準備?考試現場究竟是怎樣的情形?
帶著這些疑問,5月22日,記者再次來到南通,觀摩第二次長護師考試。跟隨考生和考官的腳步,直擊考試現場,揭秘這一新工種考試的“臺前幕后”。
圖為實操考試現場
從零基礎到專業軍,中年考生的“當打之年”
“理論題要記的東西太多了,晚上回去我都會根據機構視頻復習,手機里全是實操視頻的截圖。”第二次長護師考試前一天,52歲的蔡阿姨在機構老師指導下,反復練習翻身護理的操作。作為南通康馨健康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唯一參考的長護師,她的備考故事折射出這個新興職業群體的共同軌跡——當全國首場長護師初級工考試在南通長護產業園拉開帷幕,這個以50歲左右中老年為主力的新工種,正用別樣的堅韌叩開職業新篇。
據“中國醫療保險”報道,今年4月首場考試前,近千名申請者擠爆報名通道,最終僅100人獲得入場券。這場承載著失能照護專業化開端的考試,設置了理論與實操雙重硬核考核,既考查考生知識儲備程度,也通過對其現場操作進行打分的方式考核考生的實際操作水平。
為了讓培訓有依據,服務更規范。2025年4月,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發布了《長期照護師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培訓教材》(以下簡稱“培訓教材”)。培訓教材覆蓋初、中、高三個職業等級,在配有理論基礎的同時,采用“掃碼即學”方式,將翻身、口腔護理等實操要點拍攝成視頻教程,并配有200余張步驟圖片。一些機構早早購買,并已將書籍用于長護師培訓中。
圖為長護機構向記者展示其培訓教材
(注:《培訓教材》由《中國醫療保險》雜志社發行,如需購買,請關注“中國醫保雜志社訂刊號”,進入“書刊商城”欄目了解更多詳情,開啟您的長期照護師之路!書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實操視頻內容在“醫保云課堂”微信公眾號皆有演示)
在備考大軍中,50-55歲考生占比較大。記憶力衰退、碎片化時間學習、操作精準度要求高,構成了他們備考的挑戰。談及考前準備,蔡阿姨表示白天照護完失能人員后,晚上回家后還會再通過機構給予的視頻鞏固記憶,“我先生包攬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務,他說‘你要考試,我來干’”家人的幫助與支持給予了蔡阿姨莫大的勇氣。這種家庭支持并非個例,許多考生家屬主動承擔照護家中老人的任務,甚至陪著一起觀看“醫保云課堂”實操視頻。
作為新工種,許多長護師進入行業前并不熟悉工作內容,更沒有相關工作經驗。部分長護師透露,他們選擇進入該行業,起初是為了滿足家中失能老人的照護需求。但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他們逐漸認識到這份工作對社會的重要意義,進而決定投身其中。“學會專業技能后,我在照顧家里的老人時更加熟練,更有信心了。而且,退休后的我還能繼續發揮自己的價值,幫助更多的家庭,把國家的關懷傳遞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面對護理經驗不足的學員,機構構建了“內訓+外培”雙軌體系。南通多家長護機構配備全職護士擔任實操教練,定期進行“情景模擬”,例如,從為失能老人修剪指甲的角度把控,到喂食時床頭角度的精準調節,每個細節都被拆解成可量化的評分項。相關機構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長護服務內容與護理工作交叉重合度高,很多長護工作者原先幾乎沒有護理經驗,而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護士能為他們在實操方面提供專業、細致的指導。
同時,對照長護考試內容,一些機構也會為長護師報名專門針對長護考試的外部培訓。南通愛幫健康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崔美娟參與了機構組織的統一培訓,“他們(機構)是大力支持我們考試的,他們希望我們往高處走,努力提升自我價值,更希望通過這次考試能夠提升機構的長護服務質量。”這種投入既是為提升現有服務質量,更是為團隊發展儲備人才。
當考試進場提示響起,48歲的考生張阿姨深吸一口氣走向理論考場。在這個平均年齡42歲的考場上,每一次規范的操作、每一句溫柔的溝通,都在書寫著中國失能照護專業化的新篇章——這里不僅有職業技能的考核,更有一群普通人用后半輩子的熱忱,填補著千萬家庭的照護缺口。
從流程優化到實操嚴考,新興職業穩步推進
“本次考試共有208名考生。”南通市醫保研究會會長顧忠賢向記者介紹。女性考生占比大、較少的職業經驗、年齡跨度大是長護師考生的基本畫像。
據統計,本次考試9成以上為女性考生,最大年齡考生為64歲,最小22歲;2-3年職業經歷考生人數最多,為80人,占總考生人數的38.5%;大專、本科考生占比最高,為123人,占全部考生59.1%。
圖為考生候考場景
南通長護考試考評組長季誠表示“從現場觀察來看,考生十分認真,但整體而言此次考試中接受系統性、專業化培訓的考生較少。”長護師照顧的為失能、半失能者,服務對象身體機能差、健康狀況不穩定,護理需求復雜多樣。
顧忠賢表示“長護師這份工作的關鍵就是要把技能用到實處,因此實踐操作考核特別重要。”而未受培訓的考生由于缺乏系統學習,實操僅靠摸索,可能難以掌握正確方法和技巧,操作易失誤不規范,通過實操考核存在一定的困難。與自學相比,通過機構進行培訓的考生通過率相對較高。
為了讓考生有真實的感受,長護師考試采用“真人模擬照護”模式,安排有標準化照護對象(即下圖模擬失能人員的真人志愿者),增加了互動環節。一些模具的設置,也都盡可能地貼近生活實際,為考生還原真實的服務場景。
圖為考生實操場景
圖為實操考試的真實模具
在總結首次考試經驗基礎上,本場長護師考試還進行了系統性優化。理論考場新增人臉識別系統,考生完成身份核驗后,系統自動分配理論考試座位號,有效避免了候考區人員積壓。
此外,實操考核環節的8個照護場景均配備了獨立操作指引卡。此外,還通過統一標準化長護對象居住地等基本信息,便于考生記憶。
理論考場籌備時期(上圖)與考場當日(下圖)
生活照料(如喂食喂水)、體位管理以及基礎照護(包括測量生命體征、血壓、血糖等)等照護項目在長護師實際工作中較為常見,這也是考試中的關鍵考核項目。
安全問題是長期照護服務過程中的重中之重,考試中出現安全問題會對考生此項考試“一票否決”。季誠給記者舉例說,“比如,在為失能人員更換紙尿褲時,紙尿褲的側翼、腹股溝兩側的防側漏折也要翻出拉平,并悉心調整好紙尿褲的松緊度,既讓長照對象舒適又能防止局部受壓導致壓瘡。否則局部壓瘡進一步發展,甚至會導致感染。所以,照護服務安全是底線。”
顧忠賢表示,目前長護師作為新興職業,相關流程還正在優化,后續會常態化地組織長護師的考試。預計5月底會進行第三場長護師的考試,6月初開展第四場考試。
從無證到持證,長護師點亮“失有所護”新希望
崔美娟在此次考后坦言,考試難度中等偏上,理論部分除基礎醫學知識外,還涉及了多學科交叉內容。實操很貼近生活,如喂飯細節、協助老人梳頭照鏡子等。這些協助老人日常生活的護理項目,考慮到了失能人員吃喝住行、個人儀表等方面的多樣需求,充分體現了對失能人員的尊重。
同時,她對考取長護師證書后的職業前景充滿了期待“以前常被誤解為普通護工,持證上崗后,更直觀地展現了專業性,相信會贏得更多尊重與信任,也將推動整個行業社會形象的提升。”
圖為考生考試現場
作為南通市首批通過長期照護師資格考試的長護師,張偉用專業和耐心贏得了家屬的一致信任。“張師傅的服務沒得挑,絕對是一流的!”家住南通市的王阿姨提起長護師張偉,眼里滿是感激。她的愛人朱大爺因小腦萎縮導致偏癱已五年有余,這些年她的生活幾乎全圍繞著照顧老伴。
說起長期護理保險帶來的變化,王阿姨深有感觸:“以前給老朱洗澡、理發這些事,我一個人根本弄不動,只能等孩子們周末回來幫忙。現在有了上門服務的長護師,真是解決了大問題。”每周兩次的上門服務中,張偉不僅為朱大爺測量血壓、擦洗身體,還細心修剪指甲、陪老人聊天。“老朱現在有事就愛找張師傅說,比跟我還親。”王阿姨笑著指了指正在給老人按摩的張偉。
面對快速增長的養老需求,張偉對行業前景充滿信心。“現在獨居、失能老人越來越多,專業的居家照護服務缺口很大。”張偉表示,考取長期照護師資格證不僅提升了職業認同感,更讓他看到了發展空間,“接下來我還要繼續備考中級、高級證書,用更專業的技能服務更多家庭。”
隨著長護師考試的不斷推進,相信之后像張偉、崔美娟這樣持證上崗的長期照護師,將會逐漸成為長期照護體系的重要力量,用規范的護理技術和有溫度的服務,為失能人員及其家庭撐起希望,滿足“失有所護”的迫切需求。
來源 | 中國醫療保險 喬喬 拾柒
編輯 | 符媚茹 高鵬飛
熱點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