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工作人員在塔城市金風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組裝車間查驗風力發電機葉輪。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鄒懿攝
無人機掠過巴克圖口岸附近的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先行發展區(以下簡稱“塔城試驗區先行發展區”),廣袤芨芨草灘與現代化工業景觀在此交融。5月21日,鱗次櫛比的廠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幅產城融合的現代化園區畫面,填滿了航拍新疆大型全媒體采訪團飛手們的無人機取景框。
鏡頭緩緩推進,塔城試驗區先行發展區空地上,巨型風機葉片舒展如大鵬羽翼,不同規格的分片式塔筒整齊排列,風力發電機組的機艙有序擺放,工業氣息撲面而來。
“如今,塔城試驗區先行發展區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已基本形成。”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塔城市邊境經濟合作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賈興玲說。
曾經,坐擁老風口—瑪依塔斯、禾角克—鐵列克提兩大新疆著名風區,核心區域9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8米/秒的塔城,卻只能看著風資源“呼嘯而過”。冬春兩季呼嘯的大風,雖蘊含巨大能量,卻因缺乏配套產業,未能轉化為推動地方發展的經濟優勢,當地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幾乎一片空白。
轉機始于2020年12月,隨著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獲批及近年來塔城對新能源產業的科學布局,發展的新機遇悄然降臨。
“我們是首批落地塔城試驗區先行發展區的企業之一,也是第一個實現投產的。”三一(塔城)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行政事務專員阿斯哈爾·阿根站在4.9萬平方米的廠房前,言語間滿是自豪,“企業剛落地時,這里還是一片戈壁,如今已建成具備年產600個風機葉片能力的現代化生產基地。”
自2022年投產至今,該公司已累計生產195套風機葉片,產品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出口至哈薩克斯坦。
沿著風機葉片生產線望去,成型的葉片如銀翼舒展。這批葉片即將運往位于托里縣境內的老風口風區,為風力發電機組裝上“翅膀”。
“投產初期,我們生產的是84米長的風機葉片,今年已全面升級生產線,正全力生產112米長的葉片。”阿斯哈爾介紹,近期,企業計劃再建一座廠房,用于生產更大型的131米長的風機葉片。
與三一(塔城)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相鄰的中國水電四局(塔城)能源裝備有限公司內,生產區的空地上擺滿了大小不一的分片式塔筒。公司總工程師汪五十四正俯身仔細檢查6米直徑的分片式塔筒,“每段25米長的塔筒,焊接精度誤差必須嚴格控制在毫米級。”他指著工人正在焊接的縱向連接法蘭說。該企業于2023年落地塔城試驗區先行發展區,規劃年產風力發電機塔筒400套。
“今年我們已承接100多套訂單,生產計劃一直排到8月底。目前,員工們正24小時輪班作業,確保按時完成訂單任務。”汪五十四說。
作為塔城試驗區先行發展區最早落地的企業,塔城市金風風電設備有限公司已率先嘗到產業升級的甜頭。其投資1.03億元建設的風電高端裝備“碳中和”智慧園區示范項目,自2023年投產以來,年產值已突破4億元,帶動40余人實現就業。園區內,V12、V17風力發電機組的機艙與葉輪正有序組裝。
“隨著塔城試驗區先行發展區風電裝備產業鏈不斷完善,越來越多客戶慕名而來,訂單量持續增長,企業也真正實現了抱團發展。”塔城市金風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設備總裝廠廠長陳陽說。
從曾經的產業空白,到如今的全鏈布局,塔城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完成了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華麗轉身,一座面向中亞的新能源產業高地正在崛起。(熱依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