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下午,傳播學院舉辦2025年度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上海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結題答辯會。本次答辯由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徐坤、出版與文化系副教授朱琳、新聞學系晨暉學者張洋擔任專家評審團。
會上,八個項目小組分別進行了詳盡的項目結題成果展示,評審老師認真聽取了每個小組的匯報,并針對每個項目的學術價值、創新性、理論關切、實踐意義及潛在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討,為項目的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提供了有力的學術支持。
答辯現場
來自編輯出版學專業的陳庭蘭玉同學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大數據分析在選題策劃環節的讀者研究——以豆瓣網上的讀者群體為例”進行項目結題答辯。
來自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夏天藝同學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智音視影——面向視障群體的智能視頻系統”進行項目結題答辯。
來自新聞學專業的金子晉同學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對話與共融:基于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的國際傳播敘事路徑探究 ——以榕江‘村超’為實例”進行項目結題答辯。
來自新聞學專業的李欣曄同學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上海城市形象對比——基于小紅書、抖音、B站平臺及影視劇的實證分析”進行項目結題答辯。
來自新聞學專業的林修琪同學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規制的變遷:中國與馬來西亞的比較研究”進行項目結題答辯。
來自新聞學專業的徐菡藝同學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情感公眾視角下中國人道主義傳播受眾研究 ——以土敘地震和臺灣地震為例”進行項目結題答辯。
來自新聞學專業的萬方圓同學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中國科幻作品的國際傳播效果研究——以《三體》影視化作品的海外粉絲社群為例”進行項目結題答辯。
來自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張伊寧同學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從耽美文化看中國文化‘出海’創新策略路徑”進行項目結題答辯。
在本次科創項目結項答辯中,“對話與共融:基于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的國際傳播敘事路徑探究 ——以榕江‘村超’為實例”和“情感公眾視角下中國人道主義傳播受眾研究 ——以土敘地震和臺灣地震為例”這兩組項目被認定為結項優秀項目,最終結果以學校公布為準。
經過近一年的系統規劃與扎實推進,傳播學院的八組科創項目歷經立項評審、中期評估到最終驗收的全流程工作,實現圓滿收官。我們堅信,本次答辯會搭建的深度互動與經驗共享平臺,必將為青年學子的學術成長注入持續動能,為后續科研探索積累寶貴經驗。
圖文 | 蔣一丹
編輯 | 陳佳琪
審核 | 杜彬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