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岳陽開放大學與岳陽市燒烤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全國首個“岳陽燒烤研究院”和“岳陽燒烤產業學院”。部分網友質疑“大學研究燒烤太‘掉價’”“職業中專學燒烤不如街頭拜師”,甚至批評“浪費資金”;也有支持者認為這是“學術向實用性轉型的創新探索”。面對爭議,7月20日,記者采訪了校方、行業協會負責人及相關從業者。
岳陽燒烤一條街(央廣網發 圖源:岳陽發布)
招生籌備啟動:分三類培養,實踐課程占比超五成
岳陽開放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姜宗福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該產業學院的目標是聚焦就業與產業升級。
“燒烤門檻低、成本低,適合大眾創業。岳陽燒烤作為南派代表,在全國獨具特色。”姜宗福介紹,招生將分三步走。學校首先將與岳陽市人社局合作,爭取300個指標提供創業資金,開展10天強化培訓,將理論和實操結合,結業后頒發認證。實操將在燒烤協會的示范門店進行,確保學員掌握“岳陽燒烤標準”。
此外,將面向社會人士開設半年或一年制培訓班,計劃3年內培養1000人。“學費約為民辦機構的一半,具體標準還在測算中。”姜宗福介紹。在中職學歷教育上,學校將通過向省教育廳申報專業,面向初中畢業生招生,學制三年。其中兩年半在校學習,半年實習,每年計劃招50至100人。
“實踐課程占比將達到50%,其中創業培訓為100%實操。”姜宗福介紹,岳陽燒烤產業學院的師資由高校教授與燒烤專家組成――教授負責制定行業標準、規劃產業鏈,專家由從業多年的燒烤師擔任。姜宗福介紹,“預報名尚未開始,下半年將推進落實。”
岳陽燒烤(央廣網發 圖源:岳陽發布)
岳陽市燒烤協會:制定行業標準,破解發展瓶頸
岳陽市燒烤行業協會會長孟引帥指出,岳陽燒烤歷史悠久,但面臨沒有行業標準、人才斷層、管理粗放等問題。“從業者平均學歷多為初中畢業,素質參差不齊。”協會今年3月成立后,與校方合作推進產業升級計劃。
據悉,岳陽燒烤年產值超20億元,帶動5萬從業人員,但全市2000多家門店面臨標準化不足等瓶頸。產業學院計劃三年內培養1000名“岳陽燒烤新匠人”,并共建“岳陽燒烤產業園”,推動從“燒烤店經濟”轉向“產業鏈經濟”。
孟引帥介紹,通過政校協三方合作成立“岳陽燒烤研究院”,制定《岳陽燒烤行業標準》《岳陽燒烤行業人才等級評定標準》,編制《岳陽燒烤產業發展規劃》。
在課程設置上,由產業學院聯合燒烤協會開發《岳陽燒烤工藝學》《岳陽燒烤經營管理》等系列定制專業課程,涵蓋技術、衛生理論、門店運營及自媒體營銷,編制適合燒烤專業的教材,確保學員具備“開店綜合素質”。
針對人社部5月擬新增的“燒烤料理師”職業,教學大綱將融入相關技能培訓,推動“持證上崗”。談及未來招生計劃,孟引帥向記者介紹,第一期培訓主要針對現有從業人員開展繼續教育;明年9月正式面向社會招生。今年下半年以短期班為主。
孟引帥還透露產業規劃細節:建設“岳陽市燒烤公園”,并研發“岳陽燒烤定制啤酒”;未來將發展預制品調料和戶外安全燒烤設備,打造完整產業鏈。
針對外界質疑,他回應:“燒烤行業長期弱勢,突然‘高大上’引發不同聲音很正常。我們將通過持續推廣和宣傳,擴大影響力。”
從業者態度分化:憂成本與人手,盼規范促升級
記者隨機采訪岳陽多家燒烤店主,對該產業學院的成立持有不同態度。某社區燒烤店主陳先生告訴記者,他整體持觀望態度。他認為,產業學院在基礎技能的教學上可實現“速成”,但燒烤手藝的精髓在于長期實戰經驗積累。“尤其是應對口味刁鉆客人的能力,還是需要長期磨煉。”
夜市燒烤攤主李女士則更關注成本效益。她表示,若學員學成后主動應聘可降低培訓成本,但對自費送員工培訓導致人手短缺,以及未來人力成本可能因“持證”上漲表示擔憂,“我們小本經營成本卡得蠻緊,還是要看實際效果,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朱火火烤鋪”老板朱志龍表示,“通過專業的培訓可以統一技術標準、衛生規范和服務流程,對餐飲從業者是一個好事。同時為學員提供了低成本的技能培訓,降低了門檻。我作為傳統手藝保護者,轉變為產業升級推動者,感到非常榮幸。”
從業11年的牛七八筋老板劉岳表示將參與該產業學院的課程教學,作為炭烤技術導師。“岳陽燒烤全國出名,但缺乏系統培訓。現在能教學員火候掌控等手法,是官方認可的機會。”劉岳介紹,培訓地點視設備情況而定――學校設施到位則在校進行,否則在門店實操。劉岳的學徒已計劃報名,“拿證后就業更有保障”。
“作為消費者,最看重的還是品質和口味。”燒烤愛好者王女士則希望,該產業學院能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傳承好手藝,提供“保底”的品質保證,解決消費者在本地“吃不到好燒烤”的痛點。
(央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