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TOP100房企總土儲貨值合計為25.17萬億元,較2023年末下降13%。
TOP100房企總土儲權益貨值合計18.12萬億,貨值權益比為72%,較往年略有提升。TOP100房企總土儲建面合計15.73億平米,較2023年末下降12%。
報告稱,總土儲貨值的百強門檻值為205.8億元,較2023年末下降了16%;而十強門檻的下降幅度更是達到了27%。總土儲建面的百強門檻為63.8萬平米,較2023年末下降了15%;而二十強門檻下降了24%,十強門檻下降了14%。
由此可見,2024年原本擁有土地儲備較多的規模房企明顯加強了自身土儲的去化。
根據報告內容,2024年絕大多數房企的總土儲貨值或總土儲建面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從可比較樣本來看,TOP100房企總土儲貨值中,96%房企的貨值出現下降,其中貨值下降幅度超過20%的房企數量占比達15%。
2024年末TOP100房企的總土儲貨值中,貨值規模在5000億元以上的房企數量有13家,貨值規模在1000億元以下的有38家。
與2023年總土儲貨值規模分布對比,可以發現貨值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房企數量占比明顯減少,而千億以下的數量占比明顯增加。
根據TOP100房企總土儲貨值榜顯示,百強房企截至2024年末的土儲貨值去化周期加權值為6.93年,為歷史新高,這主要是由于不少出險房企的銷售腰斬,導致整體去化周期快速上升。
從不同貨值規模房企的去化周期來看,貨值規模在1000億元至3000億元房企的去化周期高達9.01年,這類房企多為出險房企,由于銷售快速下降導致去化周期變動較大。
除此之外,貨值規模在萬億以上的房企去化周期為8.22年,同樣較高;而貨值規模在5000億元至萬億的房企,去化周期最短達到了5.01年。
當前房地產行業已迎來發展的新模式,從“規模為王”轉向“產品為王”,在土地儲備相關領域,房企也紛紛提出了相似的戰略規劃,如在新增投資方面向核心一二線城市靠攏,平衡投資與回款之間的關系,重視企業現金流安全;另一方面加強存量去化,積極配合當前收儲政策,盤活存量資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