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類歷史上首臺膀胱移植手術,或將對治療失去膀胱功能的末期患者產生變革性影響。
撰文丨凌 駿
責編丨汪 航
5月4日,經過了一場罕見而艱難的手術,41歲的 Oscar Larrainzar 成為了全球第一個擁有“移植膀胱”的人。
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臺膀胱移植手術,5月18日,美國加 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南加州大學 的醫生共同宣布了這一壯舉。手術中,醫生還同步給患者移植了一個腎臟,當兩個全新的器官相連后,腎臟 產生大量尿液 立刻流入了膀胱。
事實上,由于對手術操作要求極高,同時還存在醫學倫理相關問題,膀胱移植術一直是器官移植的“禁區”。直到現在,醫生們都只能采取并不完美的替代治療方案,幫患者維持泌尿功能。
因此,“此次手術是一個全新的里程碑 , 或 將 對治療 失去膀胱功能的 終 末期患者 ,產生變革性影響。 ” 主刀醫生之一、 南加州大學凱克 醫學院泌尿外科主任Inderbir Gill教授 表示。
人類首例膀胱移植術 圖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
人類首次移植膀胱
站在任何醫療角度, Oscar 都是最嚴重的那一批“終末期患者”。
因罹患終末期腎病,此前他已經持續接受了7年的透析治療。 Oscar 還接連患上了膀胱癌和腎癌,膀胱切除術后剩余的膀胱容尿量只有正常人的1/10。2020年,他又因腎癌接受了雙腎切除。
2024年,走投無路的 Oscar 來到了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 。此時,透析治療已經開始失效,液體在 Oscar 體內大量堆積。同時,由于他接受過多次手術,醫生再也找不到多余的腸道能幫他“重建排尿系統”。
手術前, Oscar 在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 的病床上休息。圖源: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醫療中心
“重建排尿系統”在這里 指的是腸代膀胱治療。針對切除膀胱的患者,臨床中醫生會將 一部分 腸道組織 改造, 代替膀胱行使儲尿、 排尿 等功能 。
“不僅僅是膀胱癌,還有大量患者因各種病因,不得不切除膀胱,并可能接受腸代膀胱手術,比如嚴重的間質性膀胱炎、攣縮性膀胱疾病、膀胱結核等。”上海瑞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陳露對“醫學界”表示。
而在兒童之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 徐哲明告訴“醫學界”,“包括 先天性脊髓發育異常或脊髓損傷引起的 神經源性膀胱 、 膀胱橫紋肌肉瘤 等,都是會引起 膀胱結構功能異常的棘手病種 。到了末期,很多孩子只能部分或完全切除膀胱,接受腸代膀胱術。”
但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腸代膀胱只是部分修復了結構,無法解決神經功能等問題,患者可能出現尿失禁等癥狀。還有人會發生尿潴留,尿液反流至腎臟,造成感染、腎損傷。此外, 由于腸道和膀胱組織 的 生理功能不同, 腸代膀胱還 容易引發一系列代謝性并發癥。
因此即便治療,患者生活質量也會受到嚴重影響,更不用提 Oscar 已經沒有腸代膀胱的治療機會。在和醫生商討并達成一致后,他加入了 Inderbir Gill 領銜的膀胱移植臨床研究項目。
今年5月3日晚上,經過一年多的漫長等待, Oscar 終于等來了供體。兩位主刀醫生迅速趕往位于加州的 器官獲取機構 總部,連夜 從一位捐獻者身上取出了一系列器官 。
隨后,兩位醫生將器官送往醫院,回到家已是第二天清晨。他們簡單吃了早餐,休息了一會,5月4日晚些時候,他們再次返回醫院,開啟了 長達 8個 小時的手術,為Oscar移植 全 新的膀胱和腎臟。
突破禁區
“為了這臺手術,我們已經籌備了4年多的時間。”主刀醫生之一、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膀胱移植項目負責人Nima Nassiri博士在接受采訪時稱。
2020年,當Nima Nassiri還在 南加州大學 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時,膀胱移植就是他的重點研究項目。結束規培后,Nima Nassiri被聘任至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并繼續和 Inderbir Gill 保持合作。
Inderbir Gill 是全球 機器人泌尿腫瘤手術領域的 頂級 專家 。在過去4年多里,從動物模型、尸體模型到腦死亡患者模型,兩位美國醫生開展了一系列膀胱移植研究,包括為5位腦死亡者完成機器人膀胱移植手術。
2023年,針對共同 開發 出的 手術 方案 , 兩位醫生宣布啟動膀胱移植 臨床試驗,并獲得了監管部門的批準。
事實上,膀胱移植的首要難點就是手術技術問題。“相比其他器官,膀胱的主干血管更細更復雜,同時它還位于深層盆腔,手術視野受限,因此對醫生血管吻合技法的要求極高。”陳露告訴“醫學界”,“吻合不好可能會導致術后膀胱局部缺血,造成新器官的損壞。”
而免疫排斥反應,則是制約膀胱移植的另一大因素。據陳露介紹,終身使用免疫抑制劑類藥物,可能會引起藥物副作用。“此外,此前已有諸多研究表明, 免疫抑制 會增加膀胱癌等癌癥的復發風險。”
因此,目前理想的膀胱移植對象,最好應是本就需要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 Oscar 正好還急需腎移植。“他是偶然出現卻符合我們臨床試驗的最佳移植候選人。”Nima Nassiri說。
一切準備就緒,根據 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 報道,在5月4日8個小時的手術中,醫生先給 Oscar 移植了腎臟,隨后是膀胱移植,最后兩位醫生再運用共同開發的創新手術方案,將腎臟和膀胱相連接。
醫生為 Oscar 植入了腎臟和膀胱 圖源: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醫療中心
“傳統的腎臟移植,有時需要長達一周的恢復,才能正常行使功能處理尿液。”Nima Nassiri在術后采訪中表示,“但當我們在體內將腎臟和膀胱相連后,效果立竿見影。直至手術結束,他排出了約9公斤的體液,肌酐水平也得到迅速改善。”
5月13日,手術后不到兩周, Oscar 順利出院。而在5月15日的復診中,醫生還驚訝地發現,當他們拔掉導尿管并進行輸液后, Oscar 立即產生尿意,7年來,他第一次完成了自主排尿。
按照手術設計,此次的 膀胱移植 并沒有進行神經連接,因此術后醫生并 不確定Oscar 能否 感知膀胱充盈,更不用 提 自然地控制 膀胱。“這真是一個奇跡。”兩位主刀醫生驚呼。
膀胱移植能否普及?
據報道,在接下去的幾年里, Oscar 還需定期接受隨訪評估。
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臺膀胱移植術,依然還存在眾多的未知:短期內, 移植 的 膀胱 如何發揮功能,長期能否維持?膀胱的免疫原性至今仍是個謎題,該如何確定最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案?
毋庸置疑的是,這臺手術開啟了泌尿系統器官移植的一個新時代,陳露對“醫學界”表示, “ 近百年來 , 所有 泌尿外科醫生 夢寐以求的,就是能有一個完美的膀胱替代方案。但我們也 要看到,還有很多難點有待解決,其中就包括神經的重連接。”
“ 膀胱的神經控制 系統極其 復雜 , 它的 表面 存在著錯綜復雜、細如發絲的神經網絡。因此在獲取供體時,醫生如何保留神經網絡,后續又如何在將供體和受體神經相連接的同時,還能保證功能的恢復?技術上,目前這是極難實現的。”
陳露推測,患者術后之所以能產生尿意,很可能是因為新 膀胱 充盈后 , 擠壓 盆腔 造成的 壓力 變化而導致,未必代表著神經功能的恢復。“在這個問題解決前,對多數患者而言,相比手術面臨的風險和長期免疫抑制可能導致的副作用,膀胱移植并不比腸代膀胱更具顯著的性價比。”
Oscar 與 Nima Nassiri 教授進行交流 圖源: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醫療中心
事實上,由于膀胱缺失并不致命,目前也有相對成熟的替代治療方案,因此膀胱移植長期存在醫學倫理的相關問題,臨床試驗也僅允許針對一小部分極端病例開展。
徐哲明同樣表示,此次的移植手術, 更多是解決了結構的重塑,而膀胱功能的恢復依然有待于時間檢驗 。
“ 對于那些需要膀胱重建的復雜病例,移植膀胱或許只是治療的其中一環 ,包括骶神經調控、腦機接口等神經調控技術,聯合不同的創新治療方案,或許才是最終的出路。”徐哲明說。
據了解,此次的研究團隊正在開展“ 膀胱刺激器 ”相關研究,希望能聯合膀胱移植,幫助患者實現自然的 膀胱 排空。直至2028年前,團隊 計劃再進行 4 例膀胱移植 臨床試驗 , 以評估有效性 和 安全性 。隨后根據情況,開展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并擴充適應證。
值得一提的是,徐哲明表示,運用再生醫學,包括 使用自身器官特異性細胞培育的人工膀胱 ,被認為是解決免疫排斥問題極具前景的方向之一。
2024年發表于 《自然評論 - 泌尿學》 的一篇論文指出,組織工程膀胱需要有血管化的組織,但目前人造膀胱血管網絡還無法實現。而膀胱移植,有助于為膀胱血管形成和相關再生過程,提供新的思路和見解。
人工膀胱-膀胱移植-神經調控 ,這也或將成為一種“三步走”的策略。
“此次手術的成功,代表著學界邁出了第一步。研究人員突破手術禁區,把新膀胱放進合適的位置。而未來如何讓它徹底成為一個 功能完善 的器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徐哲明說。
參考文獻:
1.Czarnogórski MC, Koper K, Petrasz P, Vetterlein MW, Pokrywczyńska M, Juszczak K, Drewa T, Adamowicz J. Urinary bladder transplantation in human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Nat Rev Urol. 2025 Mar;22(3):175-186. doi: 10.1038/s41585-024-00935-2. Epub 2024 Sep 20. PMID: 39304780.
2.Surgeons Perform First Human Bladder Transplant,https://www.nytimes.com/2025/05/18/health/bladder-transplant-human.html
3.USC, UCLA team up for the world’s first-in-human bladder transplant,https://news.keckmedicine.org/usc-ucla-team-up-for-the-worlds-first-in-human-bladder-transplant/
4.First human bladder transplant performed at UCLA,https://www.uclahealth.org/news/release/first-human-bladder-transplant-performed-ucla
來源:醫學界
校對:臧恒佳
編輯:張金金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