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把腦動脈瘤想象成腦血管上鼓出的一個小氣球。正常血管壁像結實的橡膠管,但有些地方天生薄弱,血流一沖就鼓成了氣球。這個氣球平時可能很安靜,但一旦破裂,就像水管爆裂一樣,血會涌到腦子周圍,可能讓人癱瘓、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一、這些信號,可能是氣球在報警!小動脈瘤通常沒啥感覺,除非長大壓迫到神經,才會露出馬腳:
- 眼部異常:視力下降、復視(重影)、眼周/眼眶疼痛、眼皮耷拉(動眼神經受壓)
- 面部癥狀:單側面部麻木或肌肉無力
- 神經功能異常:說話困難、表達不清
- 其他表現:頭痛、平衡失調、注意力或短期記憶障礙。
- 總是頭痛、走路不穩
腦動脈瘤破裂多在動脈血壓一過性劇烈升高時引起,如咳嗽、打噴嚏、憤怒、高興大笑、用力大小便、妊娠晚期、分娩、體力勞動、性生活等瞬間血壓突然升高,誘發動脈瘤破裂。
- 最典型信號:突然像被木棍狠狠敲了頭,像腦袋里炸開了(霹靂樣頭痛)
- 跟著來的危險癥狀:
- 惡心嘔吐、脖子硬得像石頭,見不得光;
- 眼神發直、昏迷不醒,或手腳突然動不了、抽搐。
二、為啥會鼓出這個氣球?
1. 吸煙:尼古丁會把血管壁熏出小裂縫,動脈瘤風險直接翻倍,吸煙者比不吸煙者高2-3倍。
2. 高血壓:血壓像高壓水槍沖血管,長期高壓會把血管壁沖得變薄鼓包,30%的動脈瘤患者有高血壓。
3. 胡吃海喝+不動:胖人血管壓力大,血脂高還會堵血管,肥胖者動脈瘤風險比正常人高1.5倍。
躲不開的風險(多留意!)
- 家族遺傳: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有動脈瘤,自己風險比常人高2-4倍,尤其是家族中有2人以上患病時。
- 天生血管弱:比如多囊腎患者、馬凡氏綜合征患者,天生血管壁結構有缺陷。
- 年齡增長:血管像舊水管,用久了會老化變薄,40歲以上人群更易出現動脈瘤。
三、發現動脈瘤怎么辦?治還是不治?
醫生會根據血管上的鼓包是否破裂、有多大、長在哪兒,會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 小鼓包通常先觀察,每年做CT或MRI檢查相當于給血管做體檢,盯緊它有沒有長大。
- 大鼓包或位置危險的,醫生會結合你的年齡、身體情況、家族病史,算一算爆血管概率。如果風險高,可能建議提前拆彈。
拆彈的三種技術:
1. 微創填線圈:從大腿血管插根細管直達腦部,把線圈塞進鼓包里。血流變慢后,鼓包內部會形成血凝塊封閉出血點,不用開顱,恢復快。
2. 支架鋪防護網:順著血管放個帶網眼的金屬支架,改變血流方向,讓血液繞開危險區,適合某些特殊形狀的鼓包。
3. 開顱上夾子:需要打開頭骨,用夾子像夾住塑料袋口一樣夾閉鼓包根部。
破了的動脈瘤:必須爭分奪秒搶修!
四、如何預防腦動脈瘤?
1.血壓穩住別蹦迪
家里常備血壓計,降壓藥按時吃。少生氣、別熬夜,血壓穩了風險就低——突然激動或累成狗都可能要命!
2.吃飯學兔子
炒菜少放半勺鹽,紅燒肉換成清蒸魚。每天炫兩把綠葉菜,蘋果香蕉當零食。血管彈性好了,就像給腦子穿了個軟鎧甲。
3.體檢別犯懶
CT、磁共振該做就做,就像給腦血管拍高清寫真,瘤子長沒長大醫生一看就知道。
4.抽煙的趕緊掐了
現在戒還來得及!煙這玩意能讓血管變脆皮,戒滿五年風險直接腰斬,比買保險都劃算。
5.作死行為不能要
搖頭丸、可卡因這些違禁藥物別碰,喝完大酒也別瞎嗨。這些都可能讓血壓坐火箭,分分鐘讓血管瘤原地爆炸。
五、常見誤區,千萬別信!
- 誤區1:頭痛就是動脈瘤?
? 大部分頭痛是緊張性頭痛或偏頭痛,動脈瘤破裂的頭痛是突然炸開的劇痛,伴隨脖子硬、嘔吐等。
- 誤區2:動脈瘤一定要手術?
? 小而穩定的動脈瘤可以觀察,手術有風險,是否手術由醫生根據大小、位置、年齡綜合判斷。
- 誤區3:微創治療比開顱好?
? 各有優勢:微創適合位置好的小動脈瘤,開顱適合復雜動脈瘤,聽醫生建議最關鍵。
戒煙控血壓,頭痛別硬扛,高危人群定期查,真有問題早處理,比啥都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