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期間,一場別開生面的路演活動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1號館舉行。此次開展的“記錄城市歷史”——《深圳口述史》品牌項目推介會,由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口述史工作室策劃開展。現場集中展示了《深圳口述史》推出11年來的品牌成果,并邀請第五季口述史受訪嘉賓之一——歌手陳楚生的多位粉絲到場分享讀者感受。活動備受關注,不少市民現場體驗《深圳口述史》特別打卡點。
欄目11年采訪500位口述者
《深圳口述史》是深圳市政協聯合深圳晚報社等單位開展的重大文史工程。從2014年至2025年,11年里欄目共開展了五季,采訪500位口述者代表,講述了改革開放以來,廣大特區建設者牢記使命、奮發有為、敢闖敢試的故事。
從百期連載,到沉甸甸的圖書、直抵人心的紀錄片等等,《深圳口述史》以多種展示形式在深圳晚報及全媒體矩陣、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社客戶端、今日頭條、騰訊、網易、喜馬拉雅、微博、小紅書等各大平臺進行立體傳播,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作為深圳晚報的一個重要創意業務板塊,《深圳口述史》以創新姿態打破傳統文史工作邊界,先后斬獲中國口述歷史國際周2021“年度口述歷史項目大獎”等重磅榮譽,中央相關領導評價為“深圳市政協和媒體合作,在《深圳晚報》開辟口述史專欄,讓文史資料宣傳‘飛入尋常百姓家’”。
推介會上,《深圳口述史》主創團隊代表——深圳晚報創意策劃中心記者、創意寫作中心總監唐文雋現場分享了口述史采訪的精彩幕后故事。
粉絲現場獲贈特別版報紙
《深圳口述史》采訪的500位口述者,涉及方方面面,囊括政府、行業、企業、高校等多個領域的代表。他們追夢、圓夢的故事終成一部城市文化史詩,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這些口述者中,不少奮斗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今年5月7日,《深圳晚報》用跨版篇幅講述了從深圳走向全國的歌手——陳楚生在深圳的逐夢故事,就引發粉絲強烈反響。不少粉絲除了“云閱讀”,還強烈希望可以買到實體報紙。
隨后,深圳晚報分2次,累計為陳楚生粉絲“花生們”加印了6000份報紙,上演了一場紙媒與粉絲的“雙向奔赴”。其間,一位名為“星光之藍”的網友也在小紅書平臺上發布了一則寫給深圳晚報的感謝信。信中提到:“電子時代,很多文字都變成了小屏幕里的小字節。實體紙媒不光是新聞和信息的載體,它所獨有的真實感和特有的墨香紙溫,是時代無可替代的情感。”
這份情感,也延續到了文博會現場。應粉絲呼聲,深圳晚報于前期發起了官方微信、小紅書抽獎活動,抽取了4位幸運粉絲,邀請他們來到文博會深圳報業集團展臺聽陳楚生專訪主創分享,并現場贈送報道陳楚生故事的特別版紀念報紙一套。
袁秋鳳便是此次受邀的4位幸運粉絲之一。她認為,深圳不僅具有一線大城市的氣質,還非常的包容,接地氣。正是在這樣的城市環境中,孕育出《深圳口述史》這樣一個極具文化深度的欄目。因為它不僅記錄了政經文教等領域代表人物的奮斗故事,也展現出了深圳的多元與真實。
推介會現場,還設置了“心中有歌,人生有光”《深圳口述史》特別打卡點,吸引了不少陳楚生粉絲現場體驗合影。粉絲李娜透露,通過陳楚生的專訪報道,她開始關注這一欄目,并對深圳這座城市的包容開放和創新精神有了更深的體會。“正是深圳這座城市的包容和奮斗文化,孕育了像陳楚生這樣的優秀歌手”,她說。
據了解,第五季《深圳口述史》(深港故事篇)精選100名在深港交流與合作領域的代表,以他們具體、鮮活而飽含情感的故事勾勒深港合作的時光圖景,描摹人緣相親、商緣相連的時代畫卷,敘述深港“雙城故事”,展現一河兩岸深港一家親的溫馨底色。除了百期連載報道,第五季《深圳口述史》還將推出圖書、紀錄片、展覽等產品。
深圳晚報記者 李超/文 陸穎/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