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申公豹 鹿麓
編輯 | 溪云
繼去年水電煤高鐵漲價之后,2025年,漲價潮再一次來了。
最近,全國最有錢的城市深圳,打算讓自來水漲價13.05%。
不光深圳,今年,廣州也漲了不少,南京則漲了26%,北京第一階梯水價都要破五塊錢大關了。
除了水費,燃氣也在漲。
從23年2月到2024年9月,全國有16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進行了調價,平均上調0.21元/方,西部某市燃氣費更是“三個月翻三倍”。
此外,很多城市地鐵漲價,高鐵漲價,大學學費漲價,肉價、菜價也在悄悄上漲。
為什么突然之間,生活必需品開始全面漲價?
一房落,萬物升。
過去,我們能一直享受著價格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公共服務,全球倒數10%的水價,不到全球平均水平六成的電價,歸根結論,就是四個字——土地財政。
羊毛出在羊身上。過去高漲的房價里,隱含著看不見的城市服務成本。
而隨著這兩年房價下行,賣地價格腰斬,土地財政開始熄火了。
2023年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是5.8萬億元,跌破6萬億,2024年更是跌破5萬億,為4.8萬億元。
地主手上沒有了余糧,公共服務又不可能停轉,總得有人承擔成本,財政壓力從樓市向民生平移,漲價就變成了一種無奈而又必然的選擇。
除了被動原因,這一輪公共服務價格上漲,也有主動推動的因素。
2025年的十大重點工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擴大內需,
高層把今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定在了2%左右。
但現在的問題是,一邊不少企業在價格戰中卷生卷死、裁員降薪,
另一邊居民對前景悲觀,除了生活必須品,其它都捂緊錢包不敢消費,相互影響陷入惡性循環,內需不足。
想要打破這種僵局,有一種策略,就是讓公共服務品這些剛需品漲價,因為剛需就是最大的內需。
對于老百姓而言,就算水電煤氣價格上漲,但該用的還是要用。
漲價幅度可能不大,但是贏在消費的基數足夠大。
天風證券的測算結果就顯示,水電燃氣價格上漲4%、6%、8%,將分別帶動PPI同比增速上行約0.5、0.7、1.0個百分點。
所以,短期之內,我們會看到一些有點割裂的場景:
一邊是汽車、手機這些可選消費品,在降價;
而另一邊是水電煤氣、糧油米面這些剛需消費品,在漲價。
普通人在消費降級中省下的錢,可能又從這些剛需品里悄悄溜走。
這是發展模式轉型必然的陣痛,也是我們這代人必須直面的真相——
公共服務免費或超低價的時代,真的接近尾聲了。
2025年風高浪急,世界格局巨變,面對關稅、脫鉤,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錢袋子?
若你有這個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周為您解讀國際、宏觀、政策、樓市、商業等重要動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趨勢,直達財富的本質信號。
原價299/年,通過本文訂閱,智谷老讀者福利價199元/年,還加贈一年12場閉門直播!
限時開放30個名額
299元立減100元
三天后窗口關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