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來,野史小說和民間傳說里,劉伯溫通曉天文歷數、星相占卜堪輿,留下“救劫碑文”,撰作《燒餅歌》預言六百年的天下命運,成為預知未來為民請命的神仙人物。
近代北京坊間還宣揚他仿照哪吒童神形像畫圖,為成祖永樂帝建造“八臂哪吒城”,至今仍膾炙人口流傳不衰。
許多人將他與張良、諸葛亮一樣被視為智慧的化身,是一個帶有濃厚傳奇色彩的智囊型人物。
實際上,論地位,明朝開國文臣之中排第一的是李善長。
按爵位算,劉伯溫還排在汪廣洋之后,劉伯溫封誠意伯,祿二百四十石,還不能世襲。
汪廣洋封忠勤伯,食祿三百六十石。汪的食祿比劉伯溫高一百二十石。
論謀臣,排在劉基前面的還有馮國用、朱升、陶安、張中,只不過這幾人或過早病逝,或辭官退隱,在歷史上的名氣沒有劉基大而已。
劉基之所以會被神話,這固然與他學識淵博、足智多謀,功業顯赫,而且自身帶有濃厚的道教色彩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劉基出于當時形勢需要而有意地進行了自我神秘化。
在輔佐朱元璋與群雄爭霸之際,面對草莽出身的主公,還有大批起自淮西農村的功臣驕將,初來乍到的劉基為了迅速樹立威信,使朱元璋及其部下對自己言聽計從。
他從一開始就利用陰陽五行、星象八卦給自己的決策蒙上神秘外衣,使他顯得玄秘高超,同時也增加朱元璋的信重。
古代民間就吃這一套,實際運用效果也不錯。
這一點,從朱元璋至正二十二年寫給劉基的信中可見一斑:
(元璋)頓首奉書伯溫老先生閣下: 愚與先生自江西別后,屢有不祥皆應先生前教之言。幸獲殄(tiǎn)滅奸黨,疆域少安,收兵避暑。遣人專詣先生前,虔求一來,望先生發蹤指示耳,日夜懸懸。 六月二十二日克期回得教墨,諭以六月、七月間舉兵用事,不利先動,當候土木順行、金星出見則可。使愚一見教音,身心勇躍,足不敢前。如此者何蓋以先生一二年間以天道發愚,所向無敵,今不敢違教。然擇在七月二十一日甲子,未得吉時,是以再差人星夜詣前,望先生以生民為念,德教為心,早賜來臨,是所愿也。如或未可即來,可將年月、吉日、時辰、方向、門戶擇定,密封發來,實為眷顧。惟先生亮察,不備。
這封信大致講的是朱元璋要出兵打仗了,讓劉給算個吉時。
此時的朱元璋還頗為禮賢下士,信中尊稱劉基“伯溫老先生”。
當然,相處日久之后,朱元璋就未必再象早年這樣對劉基奉若神明了,但總體說來,制定戰略時一直還是頗為倚重劉基。
而且朱元璋出于自身需要,也在神話劉基的過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歷史上但凡改朝換代之際,利用宗教迷信來凝聚人心是屢試不爽的辦法,比如漢高祖斬白蛇起義,腿上有七十二顆痣,母親劉媼在湖邊休息時夢見天神(赤帝),隨后其父劉太公目睹蛟龍附于劉媼身上,不久懷孕生下劉邦。
這類傳說旨在凝聚人心,強調君權神授,統治的合法性,民間也確實吃這一套。
朱元璋也不例外,說他出生時屋內出現紅光,其母懷孕前曾夢到神仙賜藥。
單只出生異象還不夠,劉邦有張良,他老朱也得有自己的“子房”,因此朱、劉二人在搞迷信傳說這件事上一拍即合。
朱元璋先打造劉基“通天徹地”的“神人”形象,然后可以借劉基的口樹立“真龍天子”的形象,這就比出生異象之類的手法更令人信服。
畢竟出生時有何異象,村情六處隨便拉個人都能編的像模像樣。但將打勝仗的現實因素與神棍現象結合會加深“天命”的印象。
因此朱元璋明知劉基當初是受孫炎邀請出仕,但在誥文中卻表示劉基觀星知天命所歸,故主動前來從龍。
“朕提師江左,兵至括蒼,爾基挺身來謁于金陵,歸謂人曰‘天星數驗,真可附也。愿委身事之。”
雙方可謂心照不宣,各取所需。
實際上劉基當時正是扮演了朱元璋所需的角色,對朱元璋政權正統性和合法性做通俗化的詮釋,堅定將士信念,廣收人心,在客觀上起到了強大的輿論造勢和導向作用。
劉基所作出的許多重要政治和軍事上的謀略決策,凡運用得當而與事后形勢吻合的,好事者都歸于他的神機妙算,每測必中,能人之不能。
因此,在他死后不久,坊間便出現許多附會神化他的傳說異聞。
至于什么《燒餅歌》,不過是清末一些會黨革命人士假托劉伯溫之名反清復明,搞的讖緯學說。
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并不稀奇,陳勝吳光起義夜半學狐貍叫,魚肚子塞紙條。
元末紅巾軍起事,黃河邊提前埋獨眼石人,上寫: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神秘讖緯玄學已經是造反的標配了,以天地自然神鬼之力來撼動人心。
當然,也有些人是為了行騙,看著唬人,內容全是穿鑿附會。
比如,流傳甚廣的《推背圖》,現存多個版本。但這些版本有個特點,時間越早越簡單,準確率也越低。
比較準的是金圣嘆批注版本,但其奧秘與《燒餅歌》一樣,與其說是預言,不如說是后人講已經發生的大事,然后假借袁天罡、劉伯溫之口流傳。
劉基晚年的日子很不好過,再不復與朱元璋初遇時的親密,開國后二人更是嫌隙日生。
洪武元年,劉基求雨不驗,朱元璋就多有怒氣。
劉基這人性情又比較剛直,對朱元璋多有勸諫、
“上天威嚴重,惟公抗言直議,不以利害休其中”
隨著朱元璋日漸專橫,他對劉基的不滿和疑心也越來越重,再加上朱元璋素知劉基神機妙算,通曉陰陽五行、星象八卦,一直對他深有忌諱,即便劉基辭官歸鄉,朱元璋的猜忌之心絲毫未減。
洪武六年,劉基因“談洋之禍”見猜,不得不入朝謝罪,朱元璋下令削奪劉基傣祿,兒子劉璉也差點被捕入獄。
為了消解朱元璋的猜忌,63歲高齡的劉基懷著驚懼和委屈的心情趕緊入朝引咎請罪,從此留京不敢回鄉。
一面是太祖的監視和猜忌,一面是胡惟庸的敵視和中傷,劉基憂戚成疾,病體日篤。
直到洪武八年劉基臨死前一個月,太祖終于恩準他還鄉,臨行前仍不忘對劉基訓誡一番,再不復當年口呼“伯溫老先生”之態, “小甜甜”終是熬成了“牛夫人”。
電影《1942》中張國立飾演的地主范殿元說過這么一句臺詞:“我知道怎么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
由窮人到富人的路,范殿元知道。由乞丐到皇帝的路,朱元璋知道。沒有造反經驗的泥腿子想跑通這條賽道中間還差一個方國珍,三個張士誠,四個陳友諒。
但在劉基、李善長,淮西勛貴這些陪跑的人眼里,造反這條賽道神秘性大大降低,經驗值新練手正熱乎。至少朱元璋是這么認為的,他又是個好猜忌的君主。
大明可沒有競業協議給功臣簽,識相點兒早早病死,還能給子孫謀福,不識相的,舉族消消樂安排上。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劉基晚景為何如此凄涼,最后還死得不明不白,極有可能是被胡惟庸下蠱藥所毒死的。
全文完。
其他相關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