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就是我們血脈相連的最好見證。”在5月23日舉辦的“樂韻融兩岸,雅院敘親緣”庭院音樂會上,中央音樂學院鼓浪嶼鋼琴學校校長李昕深情地述說。這場在廈門鼓浪嶼故宮外國文物館舉行的音樂盛會,匯聚了臺灣與大陸的師生,共同演繹了一場飽含深情的文化交融盛宴。
中央音樂學院鼓浪嶼鋼琴學校校長 李昕
作為中央音樂學院第七屆“523音樂節”的重要活動,此次庭院音樂會選址頗具深意。李昕校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選擇在鼓浪嶼舉辦,是因為這里既是中央音樂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廈門鼓浪嶼基地所在地,也是我們深刻感受到兩岸近距離交往的地方,地理人文環境非常融合。”
音樂會現場《我愛祖國的臺灣》《望春風》等富含兩岸元素的曲目輪番上演,其中不乏大陸和臺灣籍師生共同創作演出的作品。其中臺籍教師蔡老師創作的《幼子之翅》鋼琴獨奏作品尤為引人注目,將廈門的情感、氣質和氛圍融入作品,展現了兩岸一家親的深層內涵。
兩岸師生們既能在校園里精進技藝,更能走進社會,用音樂服務民眾,傳遞溫暖。在故宮文物與悠揚樂聲的交織中,成為一場暖心的文化盛宴。
中央音樂學院鼓浪嶼鋼琴學校初三學生宋玫萱作為表演者,對于能參與這樣的活動倍感榮幸。她說:“我們表演的歌曲《鼓浪嶼之波》、閩南音樂《望春風》,都是在傳播閩南文化。”
中央音樂學院鼓浪嶼鋼琴學校 初三學生 郭佳煒(左)、宋玫萱(右)
據悉,本次音樂節將持續至5月31日,還將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流動博物館、“授漁計劃”鄉村音樂教育以及文藝輕騎兵進家庭等。
在這座被譽為“音樂之島”的鼓浪嶼上,音符跨越海峽,奏響了兩岸和諧樂章,如同李昕校長所說:“用音樂作為情感交流的紐帶,建立起兩岸融洽、融合一家親的大氛圍。”
(海峽導報記者 程婷婷/文 俞舒林/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