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小滿,天越來越長,蟬叫也一陣緊似一陣。家里天一黑,孩子喊著要開空調,老婆給爸媽熬綠豆湯,才發現,這個節氣就像一道分水嶺,把春的溫柔和夏的熱烈劃得明明白白。每年到這個時候,我總愛琢磨餐桌上的涼熱平衡,能不能用點巧勁,讓家人把“熱意”吃下去、也能舒服地揮發出去。
有朋友常吐槽,越熱越沒胃口,飯做得再精致,最后還是沖到冰箱里找冷飲。其實家里的小孩也一樣,明明說要“消暑”,夜里卻肚子脹、嘴里起泡,總覺得吃冰喝冷才爽快。細想,吃出清涼,其實自有講究,老祖宗的辦法比我們這些花樣多。不是靠冰飲解暑,而是用對食材,把暑濕和積熱輕輕帶走。
說到底,這個時候真要動點“吃”的腦筋了。家里有老人和孩子,怎么樣一日三餐不招熱氣、不傷肚皮?體會下來,老方法最靠譜,吃對這四樣食材,不只是降溫,整個人都跟著精神起來。
第一個不能少的是冬瓜。別看它平平無奇,其實是夏日天賜的“消暑王”。冬瓜性涼,含水分足,吃法簡單又百搭,既能煲湯、又能上桌做炒菜。最經典的還是冬瓜排骨湯。排骨下鍋焯水,冬瓜削皮切塊和姜片一起熬,用小火慢燉半小時。湯清味淡,孩子們也愛喝,連爸媽都夸入口就順氣不膩。我家每逢暑天三天兩頭來一鍋,配點米飯,晚餐吃得簡單又舒服。冬瓜保存用保鮮膜包好,放冰箱蔬菜柜,兩天內吃完最新鮮。
再有就是綠豆。每次回老家,小滿之后媽媽就煮綠豆湯。綠豆不只是解暑,還能幫身體排濕。夏天容易出汗多,晚上喝一小碗冰溫綠豆湯,降火祛濕、心情都清清爽爽。家常做法也簡單,綠豆提前泡半小時,和適量清水小火慢熬,開鍋后十分鐘就能喝。煮多了放進寬口瓶冷藏,吃涼品更放心,不容易肚子脹氣。孩子饞甜,我會給他們加一點點冰糖提味,但大人還是原味好。
第三樣不能落下的就是黃瓜。盛夏黃瓜最脆,打小到現在,每逢悶熱時節我就愛給一家人做拌黃瓜。新鮮黃瓜洗凈,不去皮,拍碎切塊,加蒜末、香醋、芝麻油、一點鹽,拌出來清脆又爽口。饅頭、米飯、粥都能搭,最適合炎熱時開胃。老黃瓜別買,皮厚筋雜,涼拌口感大打折扣。為了保險,黃瓜回家直接用流動水刷洗,涼拌切開就吃,不要藏太久。放冰箱一兩天內吃完,清脆不打折。
最后還得說說絲瓜。絲瓜天生就是夏季的恩物,平和不上火,還能輸液似的幫身體調理濕熱氣。家里人多,絲瓜炒雞蛋是常菜。絲瓜削皮切片,鍋熱油少,先下雞蛋快速滑散,再下絲瓜翻炒,加點鹽提味。不到五分鐘就出鍋,顏色翠綠,雞蛋嫩滑。我女兒最愛這一口,每次笑嘻嘻搶著夾,還能補充維生素增強抵抗力。絲瓜買嫩不買老,水分才足,保存別沾水,用干凈報紙包好,放陰涼出風的地方。
這四樣食材,都是生活里最家常的,也是夏天的良方。不是花大價錢買“涼菜”,而是真正把身體的熱氣從里頭帶走。家里一桌飯菜,新鮮的冬瓜湯、爽口的拌黃瓜、綠豆湯和絲瓜雞蛋,就像是一場餐桌上的“小暑假”,熱鬧又安心。
說句心里話,每年小滿過后,看著桌上的飯菜變化,就像是陪孩子慢慢長大,對老人慢慢細致起飲食,都是人間小確幸。夏天的熱,人的心更要清涼。用對食材,不怕天熱,人也不煩躁。愿咱們一家吃得順當,也祝每個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清清爽爽過完這個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