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刷到一篇帖子。
大致內容是一位媽媽在教育孩子上遇到了困難,感到非常苦惱——
她家的孩子自從今年起就非常愛頂嘴,每天都要和家里人“抬杠”,想方設法的和家長唱反調,她經常被孩子氣到火冒三丈,但又不能打罵。
“現在的孩子好難管”,評論區有很多家長都紛紛吐槽,更有些家長說道:“你說一句,他頂十句,我有幾次被孩子懟得說不出來話”。
據一項親子關系調查顯示,約70%的孩子在青春叛逆期會和父母唱反調,而75%的家長則認為孩子頂嘴是最討厭的事情。
家長討厭孩子頂撞,是因為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產生了失控感。
但孩子頂嘴的行為,真的是一個非常惡劣的行為嗎?還真不見得!
01
不頂嘴的孩子,
習慣性封閉自己的內心
發展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孩子在成長中會經歷三個“頂嘴高發期”:
第一個叛逆期是2-4歲,他們會通過說“不”、“才不是”等語言來表達自己初期形成的主觀意識;
第二個叛逆期是7-9歲,他們開始有較強的獨立意識,經常對外界的各種規則不滿,有時甚至有點不講道理;
第三個叛逆期是12-17歲,他們正值青春期,對個體的獨立、自由的追求更甚,討厭一切束縛。
孩子開始頂嘴時,說明孩子的獨立意識正在覺醒,他們通過反駁父母來證明自己的獨立,這是代表孩子成長的一個信號。
對于父母而言,這也是一個可以更好了解孩子的一個過程。
只是傳統的教育方式,總是喜歡要求孩子“聽話”,想盡一切的辦法讓孩子閉嘴。
但在無形當中,已經傷害到了孩子的自尊,讓孩子的憤怒和欲望都埋在心里。
那些沒有好好對對待的情緒不會消失,正在慢慢的積攢著,直到最后爆發。
幾年前,一部名為《小歡喜》的電視劇引發熱議,劇中品學兼優的丁一這個角色令無數觀眾扼腕嘆息。
丁一是個出類拔萃的學霸,他懷揣著報考地質院校、鉆研心儀專業的夢想。
但父母強硬地否決了他的志向,執意要求他選擇金融專業并沖擊清華大學。
在親情的重壓之下,丁一只得違心地放棄個人追求,屈從于家人的安排。這種被迫作出的抉擇,讓他陷入了深深的心理煎熬。
如愿進入清華后,丁一痛苦地發現所學專業與興趣完全背離。
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使他陷入持續的精神困境,逐漸喪失了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長期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丁一最終被確診為抑郁癥。
他飽受失眠折磨,情緒持續低落,學業難以為繼。
在極度的絕望中,這個年輕人選擇了縱身一躍來解脫痛苦。
這場悲劇的根源究竟何在?
正是父母過高的期望與家庭溝通的缺失,碾碎了丁一的夢想。
性格溫順的他選擇隱忍退讓,在父母的強勢干預下放棄真我,這種過度順從使他喪失了表達自我的勇氣,最終在迷失中走向毀滅。
那么,培養出不愛頂嘴的“乖孩子”,真的好嗎?
02
頂嘴?
自我意識的覺醒!
孩子不頂嘴,可能只是在長輩的強勢下妥協,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變得脆弱、敏感、自卑、脆弱、積郁。
如果孩子出現了頂嘴的信號,我們千萬不能阻止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借機了解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抗壓能力。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做過一項研究:將2歲至5歲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平時喜歡頂嘴,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平時乖順,反抗性較弱。
最終結果發現,愛頂嘴的孩子里,80%的人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乖順的孩子中,長大后只有24%能夠獨立,但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較弱,經常需要依賴別人。
的確,孩子頂嘴,并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意味著他們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懂得了思考,開始有了自己的小世界。
但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父母,都忍受不了孩子的頂嘴,家長們很容易惱羞成怒,覺得孩子不尊重自己,然后強硬地要求孩子服從自己,不允許孩子反駁。
但殊不知,這樣做,卻很容易扼殺了孩子的成長和天性。
孩子開始“頂嘴”,未必是壞事,反而說明他們開始形成獨立思維,學會質疑和表達自我。
如果父母總是壓制孩子的反駁,不允許他們提出不同意見,孩子就會逐漸失去表達的勇氣,甚至不敢堅持自己的立場,最終變得逆來順諾,缺乏主見。
如果我們能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孩子的“頂嘴”,鼓勵他們說出真實想法,孩子反而會變得更加自信、勇敢,更懂得如何為自己發聲。
03
孩子頂嘴,
家長該如何做?
1、保持冷靜,避免情緒化反應
當孩子出言反駁時,家長很容易被激怒,甚至忍不住大聲呵斥。
然而,這種情緒化的應對方式不僅無助于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激化矛盾,使孩子更加抵觸。
面對孩子的頂嘴,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平復自己的情緒——可以深呼吸片刻,待心情穩定后再與孩子進行理性溝通。
2.、耐心傾聽,接納孩子的意見
孩子頂嘴時,家長不必急于否定或糾正,而應給予他們表達的空間。
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才能真正理解他們的立場,從而進行更有效的引導。
3.、教導孩子理性表達,而非無理爭辯
允許孩子表達不同意見,并不等于縱容他們肆意頂撞。
家長可以溫和地引導:“我理解你有自己的想法,但這樣的表達方式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不如換一種更平和的語氣?”
通過這樣的引導,孩子能逐漸學會如何理性溝通,而非情緒化地對抗。
心理學家伊恩·萊斯利(Ian Leslie)曾指出:“孩子的反駁行為,實際上是他們邁向獨立人格的重要標志。”
因此,面對孩子的頂嘴,與其壓制,不如以理解和尊重的態度去引導。
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幫助他們成為自信、有主見的人。
如果您在家庭教育上需要專業幫助,
請私信“學習”或評論區留言~
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智慧育兒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