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多哈世乒賽,國乒男雙可謂是“史詩級”的慘敗,兩對男雙組合,林高遠和林詩棟、梁靖崑和黃友政,都紛紛的出局,并且兩隊都輸給了中國臺北組合林昀儒和高承睿。
這可是幾十年來男雙第一次沒有闖進決賽,創下了中國乒乓球歷史上最差的戰績。
那么問題究竟在哪里?國乒這樣的安排有什么無奈的地方?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內
中國男雙這次的輸球,說實話一點都不冤,不是臨場發揮失常,也不是對手超水平發揮,而是我們自己的搭檔體系和磨合機制,早就埋下了禍根,你可以說這是遲早要出事的局,碰巧趕上了世乒賽這樣的大場面,問題徹底爆發了。
先說林高遠和林詩棟這一對,兩人搭檔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從2023年開始就陸陸續續有過幾次合作,但真正參加的國際正式比賽其實屈指可數,尤其是這種世界級別的硬仗,他們倆幾乎沒怎么經歷過,要知道雙打跟單打完全是兩種邏輯。
單打是個人強弱之間的博弈,雙打則是協作位置節奏默契的綜合體現,你個人技術再好,和隊友步調不一致配合不到位,一上場就跟兩個頻道似的,那就等著被人爆錘,比賽中就能看得出來,林高遠在場上指揮調度不夠,林詩棟年輕又經驗不足,兩人交流少節奏亂。
打強隊時,稍一猶豫就被抓反手封線路,比分一下子就拉開了,輸球過程可以說是一點點被對手拆解的毫無招架之力,再說梁靖崑和黃友政,他們壓根就是臨時搭檔,連戰術演練都沒磨合幾次。
這種搭法就像是臨時拼的樂隊去上央視春晚,你指望他們配合天衣無縫?梁靖崑有經驗技術穩定,可是黃友政還沒摸清國際賽場的節奏,在高壓下心理難免緊張,關鍵球容易手軟,你看他在對陣林昀儒和高承睿那場,幾個關鍵分的回球選擇都有點兒猶豫,最終被對方一波帶走。
反觀對手,人家早在2023年就已經固定搭檔,連續打了十幾場國際比賽,配合默契到什么程度?一個眼神一個跑位,就知道彼此在干什么,他們打得不是技術是默契,這恰恰是我們現在最缺的。
這場失利其實把一個問題暴露得很徹底,我們過去太依賴高手硬湊的方式打男雙了,總覺得兩位單打高手一配,對方就扛不住,可現在世界乒壇變化太快了,雙打對抗越來越細膩,越來越講究團隊感。
圖片加載中…
這次世乒賽前,很多人就疑惑,為什么王楚欽沒打男雙?明明他才是目前國乒最頂級的雙打選手之一,別說林高遠和林詩棟,就是讓王楚欽和任何人搭,可能都比現在的組合更靠譜,這個問題背后,其實是國乒教練組在戰略安排上的一次賭博。
圖片加載中…
要知道王楚欽現在是三線全能的代表人物,單打有沖金實力,混雙是搭檔孫穎莎的奪金大熱門,男雙配合誰都能出成績,這次多哈世乒賽國乒教練組在戰略層面做出了一個決定:為保單打和混雙的金牌,犧牲男雙陣容。
這個決定不難理解,單打歷來是奧運會和世乒賽的重中之重,而混雙自從成為奧運項目后地位也水漲船高,王楚欽和孫穎莎組合在各大比賽中已經被視為金牌收割機,只要不出大意外,混雙基本穩了。
如果讓王楚欽三線作戰,體能肯定是個大問題,一旦身體扛不住,別說男雙,單打和混雙都可能出問題,所以在戰略層面上,教練組選擇保大放小,犧牲掉男雙的穩定性,用梁靖崑帶新人黃友政,再讓林高遠搭檔林詩棟,試圖打出新老結合的驚喜。
但問題是這種臨時組合根本經不起實戰考驗,你把王楚欽拿掉了男雙,結果整條男雙線一下子變得沒有主心骨,搭檔之間不熟悉,戰術不統一,比賽中出現混亂是遲早的事,而且年輕球員像黃友政,剛進一線隊沒多久就上這種大場面,他自己心理壓力都頂不住,更別提在配合層面帶來什么化學反應。
換句話說,這是一場戰略上的豪賭,賭對了男雙照樣突圍,賭輸了就像現在這樣,被外協組合打懵,全線失守,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的體系過于依賴個別主力球員,缺乏更大范圍內的成熟雙打體系。
王楚欽強是一回事,但一旦他不能參戰,我們的男雙水平就集體打了折扣,這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結構,真正強大的隊伍,應該是隨便換人都能打出配合,不是指望某一個人帶活一條線。
這次多哈世乒賽暴露出來的,不只是幾場比賽的臨場失誤,更是國乒男雙多年結構性短板的集中體現,從2004年雙打項目退出奧運會后,國乒的資源和重心幾乎全傾斜到了單打上,訓練計劃也以個人為主,雙打逐漸被邊緣化,這種戰略曾經是合理的,可現在形勢已經變了。
從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始,男雙和女雙將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取代團體賽的位置,這意味著雙打項目將直接影響金牌數量,戰略意義陡然上升,如果我們再沿用老辦法,每次臨時拼湊組合,草草訓練應付比賽,那到時候在奧運賽場上想拿金牌就只能靠奇跡了。
反觀世界其他國家,早就覺察到這個趨勢,像日本的張本智和兄妹組合,法國的勒布倫兄弟,韓國的張禹珍和林鐘勛等,都是經過長時間系統訓練的固定搭檔,別人都在精細打磨組合,我們卻還在排列組合,真的是時候改變了。
現在國乒在男雙上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固定搭檔,哪怕是王楚欽這樣頂級選手,也沒有一個常年穩定合作的雙打伙伴。比賽一多就臨時換人湊組合,遇上強隊就很容易被打散節奏。
不僅如此現在我們在左手選手儲備上也很稀缺,雙打中左右手搭配的優勢根本體現不出來,導致很多戰術組合都沒法完整實現,年輕選手如陳垣宇和黃友政,雖然潛力十足,但雙打經驗嚴重不足,臨陣上場,更多是被鍛煉而不是貢獻勝負。
這場失利其實是給國乒敲響了警鐘:如果還把雙打當副線來培養,那未來我們不僅在世乒賽上被爆冷,在奧運會上也可能面臨更大的尷尬,真正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從體系上改革,設立專門的雙打訓練通道,早早確定主力組合,并通過系統參賽來打磨默契。
不再臨時抱佛腳,而是要讓每一對組合像歐洲日本那樣,成為可以信賴的長期戰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