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的印度,正上演著一場荒誕的政治風暴。外交部長蘇杰生和外交秘書唐勇勝被扣上“賣國賊”的帽子,社交平臺涌入數萬條辱罵,家庭隱私遭全網曝光,甚至有人揚言要“線下處決”。而總理莫迪卻躲在總理府里裝聾作啞,任由這場鬧劇發酵。這場看似針對外交官的“全民審判”,實則暴露了印度政治深埋的定時炸彈。
一、?;饏f議點燃民族主義火藥桶
5月10日印巴突然宣布?;?,成了這場風暴的導火索。此前印度高調發動代號“辛杜爾”的軍事行動,官方媒體鋪天蓋地宣傳“擊落巴方18架戰機”“零傷亡奪取戰略高地”,莫迪還親臨空軍基地剪彩慶祝。在政府構建的“信息繭房”里,印度民眾真以為勝券在握,?;鹣ⅹq如一盆冷水澆在滾油上——明明“即將勝利”,為何突然收手?
民眾的憤怒迅速找到出口:蘇杰生接受采訪時提到“行動前通知巴方打擊目標”,被曲解為“通敵泄密”;唐勇勝宣布?;鸬陌l言“和平才是最終勝利”,被嘲為“軟骨頭的投降派”。極端網民甚至扒出蘇杰生兒子在美國智庫工作、唐勇勝女兒參與國際難民援助的陳年舊事,PS偽造“密會巴方官員”視頻,在外網播放量超50萬。這場網絡暴力已超出理性范疇,演變成集體癔癥。
二、莫迪的“贏學敘事”玩砸了
這場鬧劇的根源,要追溯到莫迪執政十年的“贏學教育”——用虛假勝利喂養民族主義情緒。從2014年上臺開始,莫迪政府就擅長把喪事辦成喜事:戰機墜毀說成“飛行員英勇犧牲”,經濟下滑吹成“戰略性調整”,連邊境沖突都能包裝成“震懾鄰國的大捷”。這種敘事短期內凝聚了民意,卻讓民眾活在虛幻的“強國夢”里。
此次印巴沖突中,印度實際損失慘重:陣風戰機被擊落、S-400防空系統失靈、西部軍區展示的“戰利品”被揭穿是自家導彈殘骸。但政府戰報仍宣稱“全面勝利”,直到?;鸫蚱浦e言。莫迪的沉默恰是心虛表現——若承認?;鸬恼鎸嵲颍ㄈ畿娛率艽旎蛎绹海?,等于戳破十年編織的“贏學”泡沫;若力挺外交官,又會得罪基本盤。進退兩難之下,他選擇讓下屬當替罪羊。
三、民粹怪獸開始反噬
這場風暴暴露了印度社會的深層撕裂。68%民眾要求徹查軍方真實戰損,72%認為政府用假消息糊弄國民。反對黨國大黨趁機發難,將停火諷刺為“辛杜爾交易”,指控莫迪“出賣國家利益”。更危險的是,極端民族主義已失控:外交官家庭住址被掛上網,年輕公務員集體辭職,社交媒體涌現“處決叛國者”話題。這讓人想起一戰后的德國——民眾不愿相信戰場失利,轉而尋找“內部叛徒”。
莫迪或許以為沉默能自保,卻低估了民粹的破壞力。當“愛國”成為網絡暴力的免罪金牌,任何理性聲音都會被吞噬。今天遭網暴的是外交官,明天就可能輪到軍方將領甚至總理本人。正如印度學者所言:“用謊言投喂的民粹怪獸,終會反咬飼主”。
四、外交與國際信譽遭重創
這場鬧劇正在摧毀印度的外交根基。蘇杰生團隊曾成功斡旋馬爾代夫債務危機、推動與阿聯酋自貿協定,如今卻因家人遭威脅而關閉社交賬號。唐勇勝為自保限制賬號權限,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事件還引發連鎖反應:IMF在沖突期間批準向巴基斯坦提供10億美元貸款,被印網民歸咎于“外交軟弱”;美國趁機宣稱“促成?;稹?,進一步打擊印度國際形象。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決策機制的扭曲。外交官今后或將優先考慮“政治正確”,而非專業判斷。若印度外交淪為討好鍵盤俠的表演,其“入常夢”恐怕永遠只是夢。正如《環球時報》評論:“當情緒綁架外交,大國之路必然崎嶇”。
五、牛糞糊的強國夢該醒了
這場危機折射出印度的根本矛盾:既想在國際舞臺扮演“負責任大國”,又要迎合國內極端民族主義,二者本質相斥。莫迪政府用虛假宣傳掩蓋的,是觸目驚心的現實——財政赤字飆升至7.2%、盧比貶值15%、1%富豪掌控58%財富。當“贏學敘事”再也遮不住經濟頹勢,民族主義就成了轉移矛盾的唯一工具。
歷史早已給出警示。二戰日本靠“大本營戰報”維持狂熱,最終走向毀滅;今日印度若繼續自我催眠,恐將重蹈覆轍。正如觀察家所言:“靠牛糞糊的摩天樓,經不起真相的風吹”。14億人的憤怒看似洶涌,實則是集體焦慮的宣泄。莫迪若繼續裝聾作啞,待民粹怪獸徹底失控,印度恐將陷入比印巴沖突更危險的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