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陳乃彰 通訊員 夏麗萍
2023年以來,威海市總工會主動發揮工會組織職能作用,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針對威海市各鎮街產業特色,在全國創新組織開展“一鎮一品·鄉村振興”勞動競賽。截至2025年5月,全市72個鎮街累計開展競賽項目超200項,參與職工超5萬人次。
優化機制,構建全鏈條管理體系。以系統思維優化競賽機制,形成“規劃—實施—評估—轉化”全流程閉環管理。政策支持上,出臺《威海市“一鎮一品”勞動競賽管理辦法》,明確“項目申報—過程督導—成果激勵”三階段管理流程。建立競賽成果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職稱評定、企業評優銜接機制,實現“訓賽用評”一體化。資金保障上,設立“一鎮一品”競賽專項保障經費,選樹一批“一鎮一品”勞動競賽優秀示范項目,給予每項優秀競賽項目5000元資金支持。激勵提升上,獲獎職工配套推進勞模選樹、工匠培育、職業技能等級晉升通道,省級、市級勞動競賽先進個人推薦申報,專業技術人才重點培養等措施。
全域覆蓋,72鎮街“一鎮一賽”。堅持“鎮街無遺漏、產業全覆蓋”的原則,將勞動競賽深度融入鎮域經濟“毛細血管”,推動全市72鎮街量身定制“一鎮一特色”競賽方案,形成“山海聯動、陸海統籌”的全域競賽格局。文登區張家產鎮組織西洋參禮盒擺片大比武,推廣西洋參科學種植、銷售技術;乳山市海陽所鎮舉辦“牡蠣分揀包裝大賽”“養殖能手PK賽”,覆蓋全產業鏈;榮成俚島鎮依托“中國海帶之鄉”優勢,開展“海帶打結技能賽”,以“打結速度、成品合格率、損耗率”為考核指標,推動加工標準化水平提升30%;經區崮山鎮開展“無花果采摘競速賽”“品質分級挑戰賽”,通過標準化采摘和分級包裝,推動無花果優質果率從65%提升至85%,電商銷售占比提高至40%,成為鄉村振興“黃金果”。
特色鮮明,緊扣產業需求設計賽項。圍繞72鎮街的各自主導產業,差異化設計競賽內容,實現“一產一賽、一鏈一策”。聚焦標準化與品牌化推進,在農業強鎮組織開展茶葉采摘、蘋果套袋、農機操作等比賽。瞄準技術創新與工藝升級,在制造業強鎮舉辦打印機裝配、新材料研發等比賽。高區初村鎮組織開展了全國首個打印機產業鏈勞動競賽,圍繞潤滑油打點、精密部件測量等8個工種,開展技能競賽;臨港區草廟子鎮組織開展碳纖維勞動競賽。通過競賽,強化本地供應鏈技術能力,助力威海打印機、碳纖維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新興業態與文旅融合,在文旅特色鎮街開展民宿管家服務、油畫創作、文旅講解等競賽。環翠區孫家疃街道結合威海“中國油畫小鎮”建設,開展全國首個“海洋主題油畫創作限時賽”,吸引中央美院等28所院校參與,孵化出《耕海》等獲獎作品,相關文創產品年銷售額突破800萬元。
成效顯著,多維賦能高質量發展。“一鎮一品”勞動競賽,與產業需求結合,精準匹配鎮街特色;與職工成長結合,以賽代訓、以賽促學,打通技能晉升通道;與工會改革結合,激活基層工會活力,增強職工凝聚力和歸屬感,形成了“鎮鎮有品牌、產業有突破”的發展格局,激發了鎮域發展活力,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2023—2025年“一鎮一品”勞動競賽直接拉動各鎮街產業增收超12億元,乳山牡蠣、文登西洋參、榮成海帶等品牌產值增長30%以上;培育高技能人才1800余人,2人獲評威海鄉村工匠,2人獲評山東手造大工匠,4人獲評山東手造工匠,12人獲“山東省技術能手”,32人晉升高級工以上職稱;職工提出技術革新方案4200項,獲國家專利156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