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總有些浮躁時刻,像被亂麻纏住,讓人找不到出口。
這時候,不妨躲進電影營造的獨特世界,那里有能撫平內心的力量。
有些電影,就像深邃的智慧之泉,流淌著對生命、人性、存在的思考。
它們以鏡頭為筆,畫面為墨,勾勒出一個個充滿禪意的哲學空間,讓觀眾在觀影中完成一場心靈的修行,收獲別樣的寧靜與啟迪。
1. 《春夏秋冬又一春》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導演:金基德 | 豆瓣評分:8.5 | 韓國 | 2003年
電影以四季為軸,講述小和尚在湖中寺廟的修行人生。
春日他頑皮虐待動物,遭老僧懲罰;夏日情竇初開,與少女偷嘗禁果后私奔;秋日因愛生恨殺妻,歸寺刻經贖罪;冬日服刑歸來,背負罪孽抱佛攀山。
輪回重啟,新童僧重演惡作劇。
導演用四季就把人一輩子給講透了,從天真到墮落再到救贖,每個階段都像在照鏡子。
湖心寺的景美得像畫,石頭、門、蛇這些意象暗藏深意,看的時候得帶腦子。
最妙的是那股禪意,看完像是被佛經點化了一回!
2. 《空山靈雨》 Raining in the Mountain
導演:胡金銓 | 豆瓣評分:8.4 | 中國香港 | 1979年
明朝中葉,三寶寺住持智嚴病重欲傳衣缽,僧俗各方覬覦鎮(zhèn)寺之寶《大乘起信論》。
流犯邱明意外入寺竟被選為繼承人,施主文安雇女飛賊、王將軍派酷吏等各施手段盜經,一場圍繞佛經的明爭暗斗就此展開。
這片說是武俠片,但打戲少得可憐,反倒用空靈的鏡頭把人性貪婪拍得透透的。
住持跟各方勢力周旋那幾段,臺詞不多,全靠眼神和氣氛,把“貪嗔癡”詮釋得明明白白。
最絕的是結尾,邱明燒經卷那把火,直接把佛理點透了——自己不悟,求啥都沒用。
畫面美得像宋代山水畫,配樂也講究,適合靜下心來去看!
3. 《鏡子》 The Mirror
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豆瓣評分:9.0 | 蘇聯 | 1975年
是塔可夫斯基的自傳式詩電影,以主人公童年回憶為線索,在夢境、記憶與現實中交織穿梭。
幼年塔可夫斯基隨母親去借錢,在陌生房間與鏡子中的自己對視,此后電視里的催眠治療、妻子與鄉(xiāng)村醫(yī)生的情感糾葛、與前妻的爭吵等片段閃回,探討時間、童年與存在本質。
導演用他那神一樣的鏡頭語言,把夢境、記憶和現實攪和在一起,卻讓人看得明明白白。
雨中的房子、燃燒的田野,這些畫面美得讓人窒息,又帶著禪宗“無常”的意味。
看完電影,感覺自己的記憶都變得虛幻起來,心靈好像被喚醒了一樣。
4. 《都靈之馬》 The Turin Horse
導演:貝拉·塔爾 / 阿尼亞斯·赫拉尼茨基 | 豆瓣評分:8.4 | 匈牙利 | 2011年
影片靈感源于尼采抱馬痛哭軼事,聚焦一對父女與一匹老馬在荒原上的生存掙扎。
狂風呼嘯的六天里,水井干涸、油燈不亮、食物匱乏,父女重復著吃飯、睡覺、勞作的日常。
老馬絕食,他們試圖逃離又返回,最終在黑暗中等待未知命運。
影片用30個長鏡頭,黑白畫面加上極簡敘事,把存在主義的荒誕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父女倆在荒原上,看似啥都沒干,卻又好像干了很多,那種在虛無中堅持的感覺,特別有禪宗“直面當下”的意味。
看的時候得靜下心,慢慢品,看完你會覺得,生活好像也沒那么復雜,就是得好好活在當下。
5. 《永恒和一日》 Eternity and a Day
導演: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 豆瓣評分:9.1 | 法國 | 1998年
瀕死的詩人亞歷山大,在生命最后一天,遇到阿爾巴尼亞難民男孩。
兩人相處中,亞歷山大穿梭于回憶與現實,回憶往昔愛情、親情,思考生命意義。
最后他把男孩送走,在海邊迎接死亡,在哲思之旅里完成了對時間、孤獨與生命延續(xù)性的探尋。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拍得太絕,詩人亞歷山大的一天,仿佛就是永恒。
緩慢節(jié)奏和詩意長鏡頭,把回憶與現實交織得那叫一個妙。
亞歷山大和男孩的相遇,就像一場命運的安排,帶著觀眾一起思考時間、孤獨這些深奧的東西。
6. 《櫻桃的滋味》 Taste of Cherry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豆瓣評分:8.1 | 法國 / 伊朗 | 1997年
有個中年男人鐵了心要自殺,開著車到處找能幫他埋尸的人。
路上他碰上形形色色的人,有士兵、神學院學生,和每個人都聊了聊。
可聊來聊去,他心里那股子死意好像也沒那么堅決了,最后電影就那么開放式地結束,留人無限遐想。
就這么個找埋尸人的簡單故事,被導演拍得意味深長。
極簡敘事下,每段對話都像是在叩問生命的意義。
開放式結局更是絕,讓觀眾自己琢磨生死大事。
這電影里透著禪宗“生死一如”的勁兒,生命到底有啥意義,救贖又在哪?
7. 《第七封印》 The Seventh Seal
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 豆瓣評分:8.5 | 瑞典 | 1957年
十四世紀歐洲黑死病肆虐,十字軍東征歸來的騎士布洛克,在海灘與死神對弈,以生命為賭注爭取時間。
途中他邂逅虔誠的馬戲團夫妻、粗魯的鐵匠夫婦,見證人性善惡。
最終他直面死神,在荒誕世界中追問生命意義與信仰真相。
英格瑪·伯格曼用黑白影像構建出存在主義的世界,騎士與死神對弈的設定簡直絕了,把死亡、信仰這些大命題擺到觀眾面前。
片子里對人性善惡的刻畫特別真實,在荒誕世界里,我們到底該怎么活。
觀看平臺:愛奇藝,嗶哩嗶哩搜,優(yōu)酷
8. 《盜夢空間》 Inception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 豆瓣評分:9.4 | 美國 / 英國 | 2010年
柯布是個能潛入他人夢境“植入想法”的盜夢者。
為見孩子,他接受任務,在多層夢境中給目標人物“種夢”。
過程中,夢境層層嵌套,危險重重,柯布還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執(zhí)念,結局陀螺的轉動情況引發(fā)觀眾無限遐想。
諾蘭用超厲害的敘事手法,把夢境嵌套玩出了花,讓觀眾分不清現實和虛幻。
影片里“植入想法”的設定,就像在說人的執(zhí)念,啥時候能覺醒。
結尾陀螺到底停沒停,給電影添了好多神秘色彩,特別契合禪宗“無住生心”的境界,讓人看完久久不能忘!
觀看平臺:愛奇藝,嗶哩嗶哩,優(yōu)酷,騰訊視頻
9. 《生命之樹》 The Tree of Life
導演:泰倫斯·馬利克 | 豆瓣評分:7.2 | 美國 | 2011年
以1950年代美國中西部家庭為背景,圍繞大兒子杰克展開。
從他純真的童年到幻滅的成年,穿插宇宙誕生等宏大場景。
杰克在父母不同教育理念下成長,成年后尋覓生命意義,最終在回憶中領悟生命的真諦。
泰倫斯·馬利克把宇宙誕生和家庭敘事交織在一起,用意識流畫面和自然意象,把“萬物一體”的東方哲思展現得淋漓盡致。
看的時候,感覺自己的靈魂都被震撼了,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它就像一場心靈的修行,讓人忍不住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接近禪宗“一即一切”的領悟!
10. 《美夢成真》 What Dreams May Come
導演:文森特·沃德 | 豆瓣評分:7.9 | 美國 | 1998年
克里斯夫婦遭遇車禍,子女離世,克里斯悲痛欲絕。
不久后,他也進入了死后的世界,那里有油畫般的天堂,也有因執(zhí)念形成的地獄。
克里斯為尋回妻子,穿梭于不同境界,經歷種種奇幻,在探索中領悟愛與執(zhí)念的真諦。
文森特·沃德把死后世界描繪得像夢幻油畫,天堂美得不像話,地獄又充滿恐怖。
通過視覺隱喻“心造境界”,和佛教“萬法唯心”的觀點特別契合。
看的時候感覺自己也跟著克里斯一起在天堂地獄間穿梭,思考愛與執(zhí)念,看完回味無窮!
觀看平臺:騰訊視頻,嗶哩嗶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