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鋒 /YangKaifeng
文華學院機電學部機器人工程專業2101班學生,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試中,他以373分的優異成績排名學部專業第一,并成功上岸西安交通大學控制工程專業。
萌生考研想法——謀求未來發展
楊凱鋒曾是一名軍人。大一結束之后,正值疫情期間,疫情帶來的極大不便打亂了楊凱鋒的生活和學習節奏。在犯難之際,他毅然決然選擇踏上軍旅。在部隊期間,盡管訓練和作戰異常艱苦,但他表示,從軍生涯充滿樂趣,足跡遍及高原、海邊等地。 此外,楊凱鋒曾參加過軍事院校的考試,但由于當時認識的局限,他并沒有抱有必須成功的強烈愿望,因此在備考過程中并未全力以赴。直到他從部隊返回校園,切身經歷了幾次校園招聘的真實招聘現狀后,引發了楊凱鋒對自己未來人生道路的深思。學歷卡工作機會、技能缺乏掌握、這些因素促使楊凱鋒萌生了考研的念頭。
堅定考研決心——追求卓越與效率
在正式備考之前,楊凱鋒向專業考研機構進行了咨詢。然而由于培訓機構收取的費用過高,超出了楊凱鋒的承受范圍,于是他打消了報課的念頭,轉而選擇通過網絡課程進行備考,并同步更新備考資料。在抉擇院校之際,他將全國各地的985和211院校,結合自己的關注點——是否存在對二本院校的不公正待遇,例如復試中的刁難等問題——進行了細致的篩選。最終,他決定報考西安交通大學。從對考研的認識、資料搜集到目標院校的確定——這三個備考前的關鍵問題,楊凱鋒幾乎都是獨立探索,依靠自己強大的自制力,在每一步中穩步前進。
備考前期計劃——彈性任務與硬性任務交替
楊凱鋒在大三學年伊始正式開啟了備考模式。為了適應考研的節奏,楊凱鋒把生活作息調整為早六晚十二。在備考的初期階段,他將重點放在了背誦單詞和解決數學難題上。在這兩者之間,他為自己設定了彈性任務和硬性任務——每天記憶100個新單詞是楊凱鋒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鑒于大三的課程依然繁忙,考慮到學業與備考的時間分配,他靈活地安排時間來練習數學題目。楊凱鋒坦承:“起初,我一道題都解不出來。”由于難度較大,他最初是完成一道題目后立即核對答案。通過持續不斷地練習,他逐漸掌握了數學題目的解題技巧。備考期間,他沒有忽視專業課程,而是均衡地分配時間,不但沒有出現“猴子搬苞谷,搬一路丟一路”的情況,反而游刃有余,專業課成績同樣出色。另外,楊凱鋒特別建議學弟學妹們,在遇到難題或困難時,一定要立即解決,堅決不能拖延,否則回頭再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備考中期計劃——刷題強攻策略
在大三的暑假,楊凱鋒決定留校繼續他的備考之旅。在狀態良好時,他每天的學習時間可超過10個小時;然而,在偶爾的學習倦怠期,他的學習時長可能縮減至僅兩個小時左右。隨著備考進入中期階段,楊凱鋒著手開始復習專業課程《自動控制原理》和《現代控制理論》。面對這些專業課的挑戰,他投入了大量時間進行題海戰術。基于他的刷題經驗,他總結出三個關鍵點以在刷題中取得高分:首先,徹底理解考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其次,進行全面的復習;最后,由于試題的題型相對固定,通過大量練習,能夠更深入地洞察出題者的意圖。
考研后期階段——學習方法從“踩坑”轉向隨機應變
進入11月份,楊凱鋒開始著手政治科目。鑒于自己記憶力相對較弱,面對政治科目的繁復內容,他并未強迫自己死記硬背肖四肖八。相較于機械記憶的“笨”方法,他更偏好于記憶政治的結構框架,并在其余內容上采取靈活應對的策略。
經過前兩個階段的磨練,楊凱鋒對數學的掌握越來越熟練,但英語對他而言,仍舊是一項挑戰。為了攻克英語難關,他投入了大量努力,并曾兩次踩坑學習方法。
第一個難題是單詞記憶。起初,楊凱鋒通過紙質書籍背誦單詞,但這種方法僅限于記憶新單詞,無法及時復習和鞏固,效果并不理想;后來,在同學的推薦下,他下載了一款名為“不背單詞”的應用,將傳統的紙質學習轉變為電子學習。這不僅讓他能夠每天及時打卡記憶100個新單詞,還能利用零散時間復習。楊凱鋒有時會花費四五個小時背單詞,多的時候甚至超過1000個。
第二個難題是語法。盡管跟著新東方英語老師田靜通過《句句真研》進行實戰學習,但進步有限。意識到自己語法基礎薄弱,楊凱鋒轉而將時間投入到閱讀題的反復練習中,獨立分析難題,掌握出題規律,尋找解題方法。依靠自己總結的技巧,他在備考期間順利通過了四級考試,驗證了努力的價值。
保持心態穩定——接受自己可能處于低潮期
“只要還沒走進考場,我就認為自己永遠無法了解自己真正的實力。”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楊凱鋒也曾陷入自我懷疑,質疑自己是否能夠最終成功。自從備考以來,楊凱鋒幾乎每天都在學習狀態中度過,他很少給自己休息的機會,何況這種緊張的狀態持續了九個月。在這段時間里,楊凱鋒每隔兩周或一個月就會經歷一段短暫的低潮期,即使家近在咫尺,他也選擇留在學校。與其將低潮期視為失敗,他反而將其視為“假期”。因此,在整個備考過程中,無論是英語成績難以提升,還是數學題目的挑戰,甚至是反復出現的自我懷疑,楊凱鋒從未考慮過放棄考研,而是始終保持著堅定的考研信念。在此,他鼓勵學弟學妹們在未來的生活中也不要放棄,要充滿干勁,努力前行!
考研的精神支柱——親情與友情
考研實質上是一場考驗。它不僅考驗知識儲備,更考驗個人的心態和意志力。考研路上吃苦受累是家常便飯,間斷性伴隨精神壓抑,就在這樣的背后,父母用精神和物質給與他鼓勵和支持;室友則在實操課上鼎力相助。在考研的道路上,楊凱鋒并非孤軍奮戰,與他并肩作戰的還有在健身時結識的朋友們。緣分使然,楊凱鋒在校內健身館健身的閑談間隙,偶然得知各自都在備考,于是幾人便經常約著上圖書館,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由于專業和各自作息的不同,時間難免會錯開,好在楊凱鋒自制力強,作為每天第一個起床的他,經常打電話叫他們起床;他們一起健身,一起泡圖書館,時間一久,自然而然幾人越來越熟悉對方,于是,彼此之間感情愈來愈深,時常交流學習策略,分享解決數學問題的心得。
回顧考研歷程與未來展望
在得知自己被西安交通大學錄取后,楊凱鋒并沒有感到很驚喜或意外,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雖然英語成績還是最低分,但是他依然以373分的高分位居學部專業第一。考研歷程雖不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十年一技之久,但是九個月的漫漫征途,楊凱鋒“關門造車”,悶聲干大事—— 他沒有絲毫動搖,堅持走完考研之路,直到拿下西安交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回顧備考九個月給自己帶來的收獲,楊凱鋒表示,他并非認為自己無法完成某件事,通過不懈的努力,他也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在步入研究生階段之前,他打算通過閱讀相關文獻和學習像C語言一類的技術來提高自己的認知
來源:文華學院 文字:葉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