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職高男生,在社交平臺發了個文案,說“職高也有學霸”,還曬出了自己數學 147 分(滿分 150 分)、物理 100 分(滿分 100 分)的試卷,答題頁照片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紅色對鉤”,話里話外還有向普高生、重高生挑戰的意思,比如說“我們來比劃比劃”。他主要就是想打破“職高無學霸”這個刻板印象,證明自己有學習能力。
接著爭議就爆發了,網友質疑的焦點有不少。首先是試卷難度懸殊,普高家長和學生指出,職高試卷大多是基礎題,像數學就只考個一元二次方程,物理也就是簡單電路原理這些;可普高試卷就不一樣了,有跨學科綜合題,像物理還會結合微積分,數學壓軸題得把好多章節知識合起來推導。有家長直接曬出普高物理試卷,還強調說“普高 80 分都已經很優秀了,職高滿分的含金量得打個問號”。
還有生源與教學內容差異,網友提到,職高的生源大多是中考后那 5% 的學生,普高收的是前 45% 的生源。而且職高教學大綱里沒有普高那些核心內容,像導數、電磁感應進階知識這些,所以職高生就算成績好,碰到普高試題也應付不來。典型的評論就是“職高滿分放到普高可能都不及格”“最后兩道大題的公式職高生聽都沒聽過” 。
不過也有支持者的聲音,部分網友肯定職高生在職高體系里付出的努力,覺得“不能拿普高的標準來衡量職高”,還指出職高更側重實踐技能,像電路板焊接、機床調試這些,和普高走的學術路線沒什么高低之分。
然后這事兒就深入討論開了,涉及教育模式與評價體系的碰撞。從教育目標來說,普高是以升學為目的,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課程特別注重理論深度和邏輯思維,像理綜要考 200 分以上,得把好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起來。職高呢,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課程更側重基礎理論和實踐操作,像電子專業實訓課占比能達到 50%。
老師們也有自己的觀點。職高教師承認“職高生做不了普高題是因為教學大綱沒涉及那些內容”,但也強調學生在技能方面有優勢,像有的職高生焊接技術厲害,能參加省級競賽。普高教師則指出,普高試題是為高考選拔服務的,難度和職高完全不是一個級別,“職高滿分也就相當于普高基礎題全對,可綜合題的能力還是欠缺”。
這事兒還在繼續發展,有些職高生就去嘗試挑戰普高試卷,結果發現自己面對壓軸題,像數學的導數題、物理的電磁綜合題,完全沒思路,他們也承認“確實沒學過這些知識”,不過也強調“要是有機會學,不一定學不好”。這個話題還引發了大家對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雙軌制”的討論,大家都呼吁要尊重多元的成才路徑。普高生留的一條言“你調試機床的樣子很帥”還獲得不少點贊,這也能看出學生群體對不同發展方向還是挺理解和認可的。
這事兒對職高生和社會都有啟示。對職高生來說,得理性看待自己的成績,明白職高和普高評價體系不一樣,別盲目去比較。要好好鉆研專業技能,可以通過職教高考、技能競賽這些途徑實現自身價值,要是想轉學普高也可以,但得慎重評估自己能不能適應。對社會來講,得打破“唯分數論”,要看到職業教育對社會的價值。就像制造業離不開技工,服務業需要應用型人才,不同崗位的人才培養方式都應該得到尊重。
總的來說,這事兒本質就是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兩種評價體系撞上了,核心爭議就是“不同賽道的成績能不能直接比”。這背后反映出社會對多元教育的認識還不夠,也提醒我們得建立更包容的教育評價標準。不管是普高走的學術探索這條路,還是職高專注的技能深耕,都應該被看成是平等的成長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