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財經社 納蘭
2025年5月,丹麥國會通過一項法案,宣布將在2040年前將法定退休年齡逐步提升至70歲,這將使其成為歐洲退休年齡最高的國家。
當北歐福利國家的“童話模式”開始打破傳統,全球老齡化浪潮下,退休年齡的延長是否會成為所有國家的必答題?
丹麥的退休年齡延長原先采取的是漸進式調整。
2023年,該國法定退休年齡為67歲,而根據新法案,未來15年將每年遞增1—2個月,最終在2040年鎖定70歲,就是說,還有10多年才能延長到70歲。
為什么要不斷延長退休年齡呢,主要還是丹麥國家的“高福利”與“可持續”的根本矛盾。
丹麥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該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達20.5%,預計2040年將突破25%。
與此同時,2022年丹麥社會福利支出(含養老金)占GDP比重高達37.9%,遠超歐盟平均水平。若不改革,到2040年,養老金缺口將占GDP的3.2%。
丹麥政府提出“工作更長,生活更好”的口號,試圖通過延長工作年限緩解財政壓力。但這一政策也面臨爭議。
丹麥工會聯合會指出,體力勞動者和低收入群體的健康狀況可能無法支撐到70歲退休。為此,政府同步推出“彈性退休”方案:
勞動者可選擇提前退休,但養老金將按比例扣減;若延遲退休,則可獲得額外獎勵。
退休年齡的延長已成為全球趨勢。以下是主要發達國家的退休年齡現狀及調整計劃:
從數據可見,歐洲國家普遍走在前列,而美加澳更注重“彈性選擇”。
日本和韓國則因老齡化和少子化壓力,成為亞洲延遲退休的急先鋒。
中國的退休年齡政策長期保持穩定,男性60歲,女干部55歲,女工人50歲。
但這一制度始于1951年,當時人均預期壽命僅40歲,而2023年已達78.2歲。
2024年,中國宣布啟動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
男性:從2025年起每4個月延遲1個月,至2039年提升至63歲;
女干部:同步延遲至58歲;
女工人:每2個月延遲1個月,至2036年提升至55歲。
以1985年出生者為例:
男性原計劃2045年退休,調整后為2048年;
女工人原計劃2035年退休,調整后為2040年。
這一改革力度遠小于丹麥,但方向明確。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指出,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占38.6%,養老金支付壓力巨大。
延遲退休不僅是財政需求,更是人力資源再利用的必然選擇。
延遲退休最直接的動因是緩解養老金缺口。
以德國為例,若不延遲退休,到2040年養老金儲備將耗盡。中國若維持現行退休年齡,到2050年養老金缺口或達GDP的6.2%。
全球50歲以上勞動者占比已從1990年的15%升至2025年的28%。日本65歲以上就業者達912萬人,丹麥老年就業率也超過20%。但是若人工智能替代大量崗位,延遲退休的必要性可能降低。
也有專家建議,未來改革可參考加拿大模式:
1、引入“彈性窗口期”,允許勞動者在法定年齡±5年內選擇退休;
2、建立“健康評估機制”,對體力勞動者給予特殊政策;
3、推行“終身學習賬戶”,鼓勵中老年人再培訓。
中國是否會步丹麥后塵?
答案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延遲退休的同時,讓每個人都能“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畢竟,真正的“養老自由”,不是躺在家里領養老金,而是擁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
(全球市值研究機構深水財經社獨家發布,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