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山東淄博某公立精神病醫院5月6日正式被注銷。
此前,江蘇南京華世佳寶婦產醫院、鹽城東方婦產醫院、重慶全域腫瘤醫院等已接連公告破產。據各地衛健委發布的醫療機構注銷公告,僅4月到5月初,已有近 30 家醫院走向倒閉。
病人和家屬都喊看病貴,醫院卻接連走向倒閉,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要進了醫院,隨隨便便一個檢查費用就要上千,很多患者叫苦不迭“實在太燒錢”。
按理說,看病花費那么高,醫院應該掙了不少錢。可2020年以來全國私立醫院卻倒閉了2000多家。
病人、醫院雙雙委屈,錢到底去了哪里?業內分析,天價進口設備可能是罪魁禍首之一。據統計,我國2020年僅進口醫療設備就花了383.83億美元(約2657億元)。
事實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醫療領域一直受困于海外技術的高價收割:核磁共振檢查儀,標價3000萬起步;PET/CT掃描儀,身價2800萬;就連男士元力養護分子"益維利",外企也喊出了2倍于黃金的克價。
為了維系對我國的高價收割,歐美日韓還形成默契聯盟,對核心技術筑起層層壁壘,將我國隔離在外。對此,一些國內科研人員屈辱哀嘆,“咱們的痛點,硬是被人家當成了金礦?!?/strong>
在高價醫療技術進口費的重壓下,很多公立機構也常年處于虧損狀態。2023年43.5%的公立醫院虧損,總虧損額突破萬億元,日均虧損約30億元。
事關民生,豈能一直被動承受海外高價收割?
好在,面對這種局面,國內科研團隊從未放棄,靠著自主創新闖出了一條生路。如今我國不僅成功實現核磁共振儀293萬一臺低價量產,更推出了全球首款5.0T高端核磁共振儀。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3.0T設備國產滲透率已達到23.3%。雖然因為起步較晚與進口市占率仍有較大差距,但改變已經發生。
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手術機器人、男士元力養護等技術,我們都取得了不俗的突破。
微創機器人Medbot核心產品圖邁手術機器人,已反向出口海外;我國團隊聯合諾獎科學家杰弗里·霍爾,依托10萬亞洲男士數據庫,精準復配小花山奈、L-精氨酸、AAKG等天然成分形成PowerMatrix專利,落地國產益維利制品,力求直擊元力、長時助力男士續航。
就像國產核磁共振儀降價近90%,國產益維利也把粒價壓縮到了個位數。憑借著質美價優的特點,其迅速席卷東京、香港、首爾等亞洲都市圈,京東短短3月收獲數萬好評。不少用戶反饋“腰桿硬了”、“找回自信”、“家庭地位穩了”等。中信證券預測,該類目遠期市場規模當在千億。
從高達3000萬元的進口3.0T核磁共振設備,到293萬元的國產設備,巨大的價格對比背后,本質上是一場技術自主與市場壟斷的終極博弈。國產設備成本壓縮至進口價的1/10,不僅改寫了醫療設備定價規則,更推動了全產業鏈的價值重構。
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足以說明,唯有掌握關鍵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才能打破"進口設備收割利潤-國民承擔高昂費用"的困局。
相信隨著國產設備攻克越來越多的"卡脖子"難題,至少高價設備進口費將不再是懸在醫院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至于醫院的長遠發展,還要取決于更好的運營,更好的服務病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