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中國詩歌學會公布2024年度百名優秀會員名單,來自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的90后青年作家洪紹乾(筆名:筆若)再度入選,成為連續四年獲此殊榮的詩人。這一成就不僅彰顯了其在當代90后詩人群體中的持續影響力,更體現了其作品獨特的藝術價值與社會意義。
扎根鄉土,詩歌中的鄉村記憶
洪紹乾的詩歌以深厚的鄉土情結為底色,將貴州山水的原始之美與鄉村生活的細膩情感融入字里行間。代表作《除了寫詩的地方,今生不再遠行》中,“那里,太陽播下黃昏的種/母親在鐮刀上種下向陽花”等意象,既勾勒出故鄉的田園畫卷,又暗含對生命循環的哲思。他筆下的“那里”既是地理意義上的故鄉,更是精神歸宿的隱喻,通過反復吟詠,構建起對土地與文化根脈的深沉依戀。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以《喧囂世界的純真讀本》一文在《澳門晚報》中發表,文中提到:洪紹乾筆下的詩歌已經與他自己形成了生命共同體。真實情感往往是一首詩歌的靈魂,詩人洪紹乾的情感在詩歌的字里行間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個性到共性的上升表現得自然。
貴州省詩歌學會會長南鷗曾評價其作品具有“一誠二闊三獨特”的特點:“誠”體現為對生命與詩歌的虔誠態度;“闊”是視野的開闊,從貴州山區到全球意象的跨越;“獨特”則源于其坎坷經歷與對事物認知的獨到視角。這種特質使他的詩歌既扎根鄉土,又超越地域局限,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
現代性哲思:生命與命運的對話
洪紹乾的詩歌不僅停留于抒情,更蘊含著對生命本質的深刻追問。在《寫給姐姐》系列作品中,他通過個人化的敘事,將親情、苦難與希望交織,展現出“卑微而自信”的語言風格。例如,《跪在太陽面前》以“太陽跪在他的面前”這一顛覆性意象,傳遞出對抗命運不公的勇氣,被譽為“用瘦弱身軀抵擋命運風暴”的吶喊。
他的創作常以自然意象為媒介,如“北方的交嘴雀擾亂山崗的表情”“金字塔”“方舟”等,既保留鄉土氣息,又融入現代性隱喻,形成“鄉村記憶與現代哲思的交響”。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使其詩歌在當代青年作家中獨樹一幟。
文學成就與社會擔當
洪紹乾,筆名:筆若, 90后作家、詩人。他出生于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2008年開始創作,2019年10月被推薦加入中國詩歌學會。2020年開始擔任中國詩歌學會CI專員。2022年1月當選中國詩歌學會二級委員會委員。2021年-2025年,連續4年獲評中國詩歌學會“百名優秀會員”。
他目前是中國 90后作家排行榜上榜人物之一,貴州省青年文學研究會秘書長、貴州省詩歌學會辦公室副主任,作品散見《中國文藝家》《中國作家網》《工人日報》《貴州日報》《特區文學》《青春詩刊》等刊物。已出版《腳趾上的下弦月》《寫給姐姐》等多部詩集,作品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40余家圖書館收藏,并榮獲第四屆“尹珍詩歌獎”、第九屆中國詩歌春晚“年度十佳詩集獎”等榮譽。此外,他跨界發行音樂專輯《詩人與歌》,作詞《山海同心 芳華獨山》,將詩歌與音樂融合,拓展了文學表達的邊界。
在文學創作之外,洪紹乾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作為 “大方縣公益愛心大使”,引進善款到大方縣對江鎮龍場小學、大方縣扶貧移民搬遷點、貴陽市息烽縣馬屯村等進行捐贈,為貴州山區教育、留守兒童等提供公益支持。更有《山海同心芳華獨山》將東西部協作故事轉化成詩歌語言,其詩歌創作、鄉村振興、公益實踐相輔相成,踐行了“以文學回饋鄉土”的初心。
中國詩歌學會百名優秀會員名單是根據中國詩歌學會《章程》和會員管理辦法,結合會員創作成績以及相關推薦等綜合考量,由專家評選出中國詩歌學會2024年度會員100名。洪紹乾的作品兼具藝術性與思想性,其連續四年入選“優秀會員”,是對其持續創作活力與社會貢獻的肯定。
洪紹乾的創作軌跡,印證了詩歌作為精神力量的可能。從貧困山區到青年作家,他以文字為舟,載滿對故鄉的深情與對生命的敬畏,為其文學領域注入了一股清澈而堅韌的泉流。相信在未來,這位90后作家將繼續以筆為犁,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處,開墾出更廣闊的文學疆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