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高考,不少家長都對志愿填報的消息格外關注,師范院校在不少家長眼中都是最理想的選擇,不僅因為教育工作者肩負著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更因為選擇了師范院校,就離人人羨慕的教師工作更近了一步。
但近些年來,部分地區縮減教師編制,教師轉崗的消息也越來越多,讓不少家長開始擔憂:自家孩子報名了師范院校之后,就業還能得到保障嗎?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擔憂,導致師范院校的報考熱度大不如前。
而在高考來臨之前,教育部與財政部聯合發布通知:計劃在全國范圍內招聘2.1萬名特崗教師,著力補充農村地區教師資源,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部:今年全國計劃招聘特崗教師2.1萬名,網友建議提高教師待遇
特崗計劃重點面向中西部省份,優先考慮原"三區三州"、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少數民族地區等地方,旨在加強道德與法治、體育與健康、外語、科學、勞動、藝術等緊缺學科教師的補充。
"特崗計劃"初聽起來很美好——年輕人投身教育一線,為鄉村帶去知識的力量。可現實卻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農村教育的困境與無奈。
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侄女的親身經歷:"師范大學畢業了,五線城市市區學校只招兩個有編制的老師。雖然一本畢業,但面對一群研究生競爭者,學歷明顯處于劣勢。鄉鎮鄉村教育需要大量優秀畢業生,可越艱苦的地方收入越低,這種不平衡讓人糾結。"
這段話道出了許多家庭的心聲:理性上想支持基層教育的發展,但從情感上又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吃太多苦。
也只有自家孩子選擇了師范院校、投身了教育事業的人,才能發出這樣的感慨,實際上網友們建議提高鄉村基層教育待遇的建議也非常中肯。
鄉村基層教師的“苦與難”比想象中還要多,雖然鄉村教師也有教齡補貼、績效獎勵等,但總體收入與城市教師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鄉村教師面臨的不僅是職業挑戰,還有生活困境。住房條件簡陋、交通不便、醫療資源缺乏、子女教育問題突出,這些都讓不少懷揣教育熱忱的年輕教師望而卻步。
畢竟對于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來說,他們也有著不容忽視的生活娛樂需求,可選擇了鄉村教師,就意味著不得不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手機信號差、熱水供應不穩定、周末想看場電影、喝杯奶茶都成了奢望。
特崗教師為促進教育公平、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還提出"支持鼓勵符合條件的退役軍人、優秀退役運動員到中小學任教,可綜合考慮服役年限等因素相應放寬年齡限制"。這一政策有家長支持,認為是兩全其美的好舉措,也有家長表示擔憂:退役軍人和運動員雖然具備優良品質和特長,但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未必能勝任好教師工作。
鄉村教育振興是一場持久戰,我們既不能過于樂觀,認為一個特崗計劃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也不應過于悲觀,否定現有政策的積極意義。
重要的是認清現實,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基礎上,直面問題,探索解決方案,提高教師待遇、完善職業發展通道、改善生活條件、加強專業培訓——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特崗教師計劃最深層意義在于促進教育的公平發展,讓鄉村孩子也能有機會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每一個山村都需要年輕教師為教育發展帶來活力,可以說選擇特崗教師計劃的年輕人,他們肩負起的責任和使命遠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更加偉大,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網友們的提議也是讓付出有所回報的重要體現。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