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白藏之候過,值顓頊之司令。
飆不周兮來風,肅清霜兮色映。
灰飛緹室,應鐘之律已吹;
音候伶倫,羽調之聲方盛。
拂面而蕭蕭涼吹,喜前此授衣之莭無差;被人則藹藹陽和,欣斯時挾纊之溫可慶。
時則月為陽月,冬屬孟冬,帝乃乘駟驖,鏗鯨鐘,命書云扵太史,祈來年扵天宗。
盛德方亨,瞻瑞光之四燭;
祥和覃被,望佳氣之方濃。
推好生之心,而煢獨之民咸沾仁澤;
順閉藏之令,而倉庾之積爰謹崇墉。
此則圣人法天以行政,
而無為以篤恭者也。
若乃攬厥景物,?其時宜,則有緑波結縐,落木辭枝,勁颼飅于檐閣,澄滉漾之冰姿。
涼月一鉤,梅花初蕊;寒山千疊,雪意來遲。
尋幽於黃葉村中,數點寒香,襲人娟靜;停車向白云深處,滿林紅葉,照眼清滋。
石澗清泠兮細紋旋折,寒煙寂歷兮老干紛披。
信足怡心神于永夜,而飛逸興于東籬。
則有志士興懐,文人歌詠。
感弱植之萎黃,羨松柏之遒勁。
撫寒氣之蕭條,凜晨風之急輕。
被陽溫,則抒忱于藿獻葵傾;
仰清輝,僎矢志于冰瑩雪凈。
橫秀嶺于晚霞,吐碧岑如曉靚。
時迎長至,欣化曰之舒遲;
節屆小春,布陽和于萬姓。
當是時也,協氣潛孚,天光溫煦。
幸教澤之涵濡,慶仁思之布菱。
蓬瀛境渺,喜葭菼之可溯洄;
群玉峰高,荷崇隆之許翔歩。
瑞雪之頌待歌,康年之象巳裕。
燠時寒若,無俟遠稽月令之篇;
禹范箕疇,固巳黙契休嘉之數。
敬抒鄙庵以陳詞,猥進螭坳而獻賦。
賦得黃花晚節香( 得修字五言六韻 )。
九秋芳節晚,三徑菊花幽。
佳色籬邊挹,清香盡日留。
無言宜淡蕩,滿把足夷猶。
夕秀餐何潔,朝華靜以修。
松筠堪比操,蘭蕙未云遒。
欣被陽和藹,依依緑影稠。
戈濤生平
戈濤,(1717—1768),字芥舟,號蘧園。清代著名文學家、方志學家。自幼穎異,讀書志氣激發。16歲,補諸生,從南宮名士鮑梓學作文,又從學沈陽名士戴通乾,受知于學使錢陳群。弱冠,乾隆丙辰科(1736年)舉于鄉,后游京師五年,學益力,以經學薦征,未屆期,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中進士二甲第11名。
歷任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山西、湖廣道監察御史,掌河南道監察御史,巡視中城、東城察院,督理五城街道,刑科掌印給事中。癸酉科江西副主考,丙子科云南正主考,丙辰科會試同考官,戊子科福建正主考。曾上疏《請嚴婦女善會之禁以正風化》、《請嚴夜唱之禁以靖地方》、《請定早發秋審招冊之期以重會讞》、《請查科場弊竇》、《請定刑部題缺之例以昭畫一》奏章,均獲皇帝采納。
戈濤性格介特,不為茍同,數上封事,言人所不敢言。晚年,銳意著述,詩、古文疏宕有奇氣,著有《坳堂詩集》、《坳堂雜著》、《獻邑志》、《戈氏族譜》等行世。 乾隆年間,畿輔詩人盛于河間一郡,而以戈濤稱首,是清代河間府一帶有名的“瀛洲七子”之一。戈濤之論詩也,禁綺語、俚語,力除剽襲、靡弱之辭。故其所作,格律峻整,氣力磅礴,于高、岑、李、杜、王、孟、韓、蘇諸家,均登其堂而探其奧。戈濤生平以詩歌相互切磋,惟任丘邊連寶一人,及戈濤卒,其友李中簡哭之曰:“古道絕矣。”1768年,任福建正主考,考試期間得病,堅持到考試結束,歸途行至丹徒,病逝于其二弟戈濟丹徒官署中。
另附戈濤詩作倆首:
戈濤《訪東澗僧不遇》
我聞東澗僧,能詩似齊己。
策杖一幽尋,潺潺兩澗水。
深院閉無人,微聞松落子。
戈濤《題張氏山居》
會心豈在遠,得意無能名。
一徑古松色,半崖秋水聲。
閑云將鳥意,呦鹿雜人行。
最識幽居好,馬蹄塵又生。
后記
近日家族群中有人發文首照片。初次得見此文,又是乾隆十六年(公元1775)先人考取進士之作。與戈濤先生身負同族血脈,時隔整整250年,能得見此文,實是妙事!遂與兄長整理出來,供當代族人欣賞,也聊表對先賢敬仰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