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永加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首都長安,每到科考季,來自全國各地的趕考學(xué)子會聚集而來。唐代著名的詩人賈島、孟郊被稱為“郊寒島瘦”,他們也和其他舉子一樣來到長安,迎接自己的人生大考。
長安是大唐的京城,每三年一度的科舉考試就在這里舉行。當(dāng)時有多少舉子來到京城趕考呢?據(jù)《通典·選舉》載:“開元以后,四海晏清,士無賢不肖,恥不以文章達(dá)。其應(yīng)召而舉者,多則二千人,少猶不減千人?!倍扑伟舜蠹抑坏捻n愈在《論今年權(quán)停舉選狀》中寫道:“今京師之人,不啻百萬。都計舉者不過五七千人,并其童仆畜馬,不當(dāng)京師百分之一?!笨梢姰?dāng)時來長安參加科考的舉子和隨從,最多時能達(dá)到五千多人。
按照當(dāng)時的規(guī)定,舉子必須在十月二十五日到京,辦理一系列考試手續(xù),考試后放榜一般在來年二月左右。舉子們參加一次科考,就必須在長安停留三個多月的時間。
外地舉子來京城參加科考,是沒有宅第居住的,需要賃房而居。在這眾多趕考舉子中,就有詩人賈島和孟郊。
賈島(779年-843年),早年家境貧寒,出家為僧,19歲時云游京城,結(jié)識了同樣苦寒出身的孟郊。賈島在京城因推敲之事偶遇韓愈,受其鼓勵決定還俗參加科考。
在京城趕考的日子里,困難重重的賈島,不得不租住在偏僻荒廢的房舍,他曾寫下《延壽里精舍寓居》一詩:“旅托避華館,荒樓遂愚慵。短庭無繁植,珍果春亦濃?!闭f明賈島在此期間,選擇的是荒樓廢館寓居,且房舍十分狹小。對此,他還寫過《荒齋》一詩,稱其寓所為荒齋,可見地理位置多么偏僻。盡管賈島租住偏僻的房舍,勉強有了棲身之地,苦讀用功,最后卻未能及第。
同樣窮困的孟郊(751年-814年),兩次參加科考都未能及第。當(dāng)時孟郊在京城的窘?jīng)r十分凄慘,好友韓愈《答孟郊》描述了他應(yīng)舉時的饑饉生活:“人皆余酒肉,子獨不得飽。才春思已亂,始秋悲又?jǐn)?。朝餐動及午,夜諷恒至卯。名聲暫膻腥,肚腸鎮(zhèn)煎炒。”孟郊租住在偏僻荒廢簡陋的房子,應(yīng)試備考。好在第三次參加考科時,孟郊終于得償所愿,46歲時中進(jìn)士,于是他寫下了“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名句。未考中之前,仄居長安的偏僻荒蕪一隅,一旦得中,自然是春風(fēng)得意。
像賈島、孟郊一樣,前來京城長安趕考的舉子,大多是一般家庭甚至困難家庭出身。當(dāng)然也有條件不錯的舉子,為了安心學(xué)習(xí),租賃一套獨立的小院。唐德宗貞元年間博陵的崔慎思,“唐貞元中應(yīng)進(jìn)士舉,京中無第宅,常賃人隙院居止?!?/p>
舉子在京城的主要任務(wù)是讀書應(yīng)考,停留京師時間比較長,他們租房首要是考慮環(huán)境幽雅的清凈之處。“張庾舉進(jìn)士,元和十三年,居長安昇道里南街……此坊南街,盡是墟墓,絕無人往?!迸c墓地相鄰,這得多“清靜”啊!
元和十一年(816年)登進(jìn)士第的姚合曾有《題李頻新居》詩:“賃居求賤處,深僻任人嫌。蓋地花如繡,當(dāng)門竹勝簾。”詩中說,詩人李頻在長安趕考時,專門選擇僻靜且房價低廉的房子租住。在《李娃傳》中也記載了一位鄭公子來長安趕考,投奔李娃,李娃就在安邑坊“北隅四五家,稅一隙院”,稅即租的意思,讓其安心學(xué)習(xí)應(yīng)舉。安邑坊是當(dāng)時長安連接樂游原高臺的一處僻靜住宅之地,自然適合應(yīng)考之人在此靜心讀書。
除了賈島、孟郊這樣處于窘境的舉子,其他困難的舉子也是大有人在,晚唐關(guān)中人、文學(xué)家孫樵對自己在長安困苦的趕考經(jīng)歷歷歷在目,曾寫下《寓居對》一詩,記述自己當(dāng)時饑寒交迫的困窘生活:“十試澤宮,十黜有司。知己日懈,朋徒分離……一入長安,十年屢窮。長日猛赤,餓腸火迫。滿眼花黑,晡西方食。暮雪嚴(yán)冽,入夜斷骨。穴衾敗褐,到曉方活?!焙迷诮?jīng)過艱苦奮斗,孫樵終于在唐宣宗大中九年登進(jìn)士第,官至中書舍人。
吳興人沈亞之也是在初試未中的情況下,不言放棄。他曾在《上壽州李大夫書》中回顧了趕考的慘狀:“亞之前應(yīng)貢在京師,而長幼骨肉,萍居于吳,無咫尺地之居,以自托其食給,旦營其晝,晝營其暮。如是凡三黜禮部,得黜輒歸。”當(dāng)時,他雖然在京城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是沒有喪失信心,直至元和十年(815年)中進(jìn)士。
前述舉子的艱辛困苦已見一斑,選擇簡陋的房舍是必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送元秀才下第東歸序》中記載一位叫元公瑾的秀才,“既游京師,寓居側(cè)陋,無使令之童,缺交易之財,可謂窮躓矣?!睘榱斯?jié)省開支,元公瑾租賃偏僻簡陋的房子居住。
更有甚者,有的窮困舉子,為了節(jié)約開支甚至?xí)竽懙刈赓U兇宅來讀書應(yīng)考,“道政里十字街東,貞元中,有小宅,怪異日見,人居者必大遭兇禍。時進(jìn)士房次卿假西院住。”“上都安邑坊十字街東,有陸氏宅,制度古丑,人常謂兇宅,后有進(jìn)士臧夏僦居其中,與其兄咸嘗晝寢?!?/p>
還有的為了省錢合租房舍。困于科場30年的顧非熊就非常典型,他寫過《落地后贈同居友人》一詩:“愁為終日客,閑過少年身。寂寞正相對,笙歌滿四鄰。”此詩表明,顧非熊在京城應(yīng)考期間,不得不與友人合租房舍。盡管顧非熊吃了千般苦,最終還是沒能考中,唐武宗欣賞他的詩文,任命他為盱眙尉,由于他不善于阿諛奉承,無法適應(yīng)官場,最后還是棄官而去,隱居茅山。
韓愈在科舉及第后,也曾以前進(jìn)士的身份困守京城,準(zhǔn)備參加吏部試,“貞元十年(794年)甲戌,余在京師,甚無事,同居有獨孤生申叔者”,那時兩人同租一舍備戰(zhàn)科考,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還有的應(yīng)試者租住在長安的寺院和道觀。中唐官至宰相的牛僧孺參加應(yīng)舉時,以詩文拜謁韓愈和皇甫湜,“二公相顧大喜,曰:期高文必矣。公因謀所居,二公良久曰:可于客戶坊稅一廟院。公如所教”,他們幫助牛僧孺租住在了廟院。晚唐詩人李洞寫過《廢寺閑居寄懷一二罷舉知己》一詩,提到“稅房兼得調(diào)猿石,租地仍分浴鶴泉。”顯然,李洞是租了破舊寺廟的房舍。租賃寺廟的房舍居住,也是舉子們?yōu)榱擞撵o的環(huán)境利于學(xué)習(xí),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房租便宜。
賈島也好孟郊也罷,數(shù)以千計的趕考舉子來到京城長安租房,無疑給長安的房屋租賃業(yè)帶來了商機(jī),但通過舉子們的租賃狀況來看,困難的舉子居多,逼仄而居,卻鍥而不舍、刻苦攻讀,其中許多人實現(xiàn)了自己得中及第的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