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來夫妻老來伴,一輩子的相濡以沫,幾十年的互相陪伴與堅守,能換來晚年的共度余生自然是一種難得的浪漫。
可隨著社會發(fā)展的多樣化,人性需求的多樣化,一段婚姻想要堅守到老并不是一件易事,越多越多的人在婚姻中,在生活中,在感情中不再像以前那么的平淡,不少人開始意識到取悅自己才是人生的大事,從而會放棄“劣質”的婚姻,勇敢的去選擇結束,開始選擇自己更期待的生活模式。
這其中不僅僅是就年輕人,更是包含了很多50歲,60歲的老年人。
老年接連不斷的離婚也隨之而來。
01,孩子成家立業(yè)了,我終于找不到堅持這段婚姻的原因了。
53歲的張姐和他的丈夫共度了將近三十余載,卻在孩子成家立業(yè)之后離了婚,她說:
“孩子成家立業(yè)了,我終于找不到堅持這段婚姻的原因了。”
來自張姐的講述:
愛情這件事情不管是在哪個階段都是十分神圣的,也都是會讓人無比向往的。
只是向往的模樣不同,憧憬的未來不一樣罷了。
我生在農村,文化水平也不高,那個階段的我也在書本上看過很多愛情的模樣,比起現在的年輕人,我們年輕的時候對于愛情的向往就是從一而終,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以及喜歡自己的人在一塊去過日子,哪怕是種地,生娃,養(yǎng)孩子,這都是幸福的憧憬。
我也曾認識一些城里的女人,她們的愛情似乎更像小說里的那樣,有一場轟轟烈烈的婚禮,潔白的婚紗,干凈的屋子,倆人一塊去上班,一塊下班,一塊逛街,一塊看電影,去做很多浪漫的事情。
可對于我們村里的女人來說,這些幾乎很難存在于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愛情就是與土地打交道,忙起來的時候一塊下地干活,閑下來的時候在家忙活家務,婚禮簡單,也熱鬧,三拜之后便是一家人,要一塊去過日子。
而那時的我就是嫁給了一個我自認為很老實,對我好,能夠踏實過日子的男人,沒有特別大的出息,勤勞是他唯一能夠拿得出來的優(yōu)點。
我們結婚之后也像我所期待的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閑下來的時候我會穿著我自認為最好看的衣服,我倆一塊去城里逛逛,沒看過電影,沒買過什么好看奢侈的禮物,也沒逛過街,可能我們做過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在城里的公園逛了又逛,看著花花草草也心滿意足了。
那時候的我便覺得這就是愛情,這就是幸福。
后來孩子出生了,日子換了一種活法,我開始在家里照顧孩子,照顧地里的活,我的生活重心轉到了家里,而他的擔子也壓得更重了,賺錢養(yǎng)活一大家子成了他當時最大的負擔。
他選擇了外出打工,像大多數的村里人一樣,過完年后收拾好東西南下找工,如果沒什么事情的話就會離開半年多,等到秋收的時候再回來,跟著家里一塊收了地里的糧食,轉頭賣了之后再去干活。
而家里的事情也就全部壓在了我的肩上,照顧孩子,照顧老人,一直持續(xù)了將近十年,孩子長大了之后我才有機會跟著他一塊外出打工,也見識了城里的繁華,也感受了在外打工的不易,那時的我們心里頭的目標都是一樣的:
“多賺點錢,孩子要讀書,要成長,得花錢。”
就這樣我倆又堅持了十年,可這十年來沒有過過好日子,一直都在干活,一刻也得不到放松,雖說互相陪伴,可回想起來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干完活回到住處就休息了,呼嚕打得很大聲,我也習慣了,也能睡著。
在這段婚姻里,我沒感受過被愛,被照顧,似乎在我們的眼里都認為這個家男女各撐一半的天。
好不容易等到孩子職校畢業(yè)了,在老家也找了個手藝活,開始賺錢養(yǎng)活自己了,我們倆開始商量著回老家找工生活,為晚年做準備了,本想著在自己家里過日子能夠輕松些,卻不曾想這才成為了我們婚姻正式走下坡路的起點。
回到老家之后的他似乎變了個樣,賺錢也沒有那么的積極了,每天不是喝酒就是打牌,隔三差五的出去縣里找個活,干上個一半天就又回來了,收入一下就降低了,我不止一次的勸他不能這么早就輕松,孩子還要結婚娶媳婦,到時候還要花錢,可他卻擺了擺手,無所謂的態(tài)度說:
“那你也出去找活干啊,我放松一段時間能咋了,他自己也賺著錢了,怕什么。”
我想不通他是怎么了,或許在他的眼里早已把我當成了一個“男人”,跟他一樣是需要承擔起家庭重任的平等對象。
我倆爭吵過,我也嘆息過,后悔過,覺得自己嫁錯了人,等我冷靜之后只能重新的站起來去找活干,終于找到了個勉強有份收入的飯店打雜了,就這么一直干著,賺的錢只夠家里的日常開銷,想要攢錢還得靠他。
我繼續(xù)忍受著,繼續(xù)堅持著,我看著手機上,電視里那些跟我一樣的女人過著美好的一生,看著他們在婚姻里被寵愛,被照顧,被疼愛的模樣,我開始反思起了自己的婚姻:
這輩子,好像沒有被真正的愛過,一直都在跟他一樣去奮斗,平等體現的淋漓盡致。
可我不能離婚,因為孩子還沒有成家,因為孩子還需要我們老兩口繼續(xù)努力去幫助他建造他的小家。
就這樣又堅持了幾年,終于在孩子成家之后我萌生了離婚的念頭。
兩個人也是過,一個人也是過,如果我一個人過日子,賺錢多少也能養(yǎng)活我,我還不用去伺候他,這樣算下來我確實一個人會過得更舒服些。
這樣的想法在我的腦海里閃現了無數次,糾結了很久之后,我終于在我53歲的時候提出了離婚,我也想被人照顧,被人愛,我也不想一輩子光陪著他去奮斗,我也想要為自己活一次。
他以為我是在鬧別扭,他以為我是跟他在吵架,漫不經心說我發(fā)神經,可我這一次真的沒有鬧,我是說真的,當他意識到我是來真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反思對我的虧欠,反而是發(fā)了比我更大的火。
最終我們離了婚,我自己一個人養(yǎng)活我自己,日子好像有了改變。
02,退休后,我們離了婚。
60歲的陳老師跟他的老伴也離婚了,是他退休之后的選擇,他說:
“我覺得她越來越沒有分寸了,越來越不懂得這個家該怎么過了,退休后我們就離婚了。”
來自陳老師的自述:
我是個當老師的,年輕的時候在鄉(xiāng)下教書,后來好不容易才轉回到了縣里,當我到縣里教書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的這輩子會很安穩(wěn),會很踏實。
我在學校認識了比我小八歲的張老師,她也沒對象,而她對我也有好感,我倆又都是當老師的,所以很快就被大家伙撮合到了一起,除了我們的年齡相差有一點大之外,其他的真沒什么不合適的。
她家里起初是有一些的反對,但時間久了也就認了我,我們就這樣走進了婚禮的殿堂。
結婚后的生活過得平平無奇,每天一塊從老師宿舍出門去上課,午飯要么回家自己做,要么一塊去食堂吃,像其他的老師夫妻一樣,過得簡單,平淡,我們的話題也總是圍繞著學校里的學生,圍繞著我們倆的未來。
后來我們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倆的思想都比較傳統(tǒng),在養(yǎng)娃的事情上面還是更多的去關注他的學習,所以我倆的孩子從小都很聰明,幾乎沒有讓我們失望過,節(jié)假日的時候我們一家三口還會出去露營,旅游,經濟方面沒有壓力,生活自然也就過得比較輕松了。
回顧我倆的這三十年,平淡如水,沒有波折。
可就是這樣的一段婚姻,卻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了之后開始走了下坡路。
五年前孩子結婚了,還沒到退休年齡的她就開始吵著要退休了,每天都在念叨著想要孫子,想去帶孫子。
我本以為她只是發(fā)發(fā)牢騷,可沒想到她真的跟學校商量了內退,從一線教師走到了幕后,工資也少了,好在退休金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那時候的她才47歲,還是很年輕的,我雖然不悅,但她已經做了這事兒我也就不好多說什么了,就讓她退了,她退下來之后新鮮了一段時間,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在家里頭做做飯,買買菜,逛逛街,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很快就有了孫子,她也是第一時間就跑去了兒子家里幫助帶孩子去了,每個月也就回來個三五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兒子家里帶娃的。
我的生活在那段時間確實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每天回到家里之后空空蕩蕩的,朝夕相處了幾十年,老了老了卻不習慣這么安靜的家了,我沒太在意,便自己獨自生活著。
可就是在那段我們分開的日子里,她做了些不光彩的事情。
我不知道她是從哪里認識的另外一個人,可能是在跳廣場舞的時候,也可能是在遛娃的時候,她和另外一個人的關系異常的近,倆人經常在手機上聊天,哪怕是回到家里之后也是如此。
我一開始并未察覺,就只是覺得她可能比我年輕些,喜歡那些新鮮事物,智能手機用著也很不錯,就沒管過,后來她的表現越來越讓我覺得不對勁,她開始找借口出去旅游,常常說自己一個人出去,不需要等我放假,也開始找借口去兒子家里帶娃,說是想孫子了,可到了兒子家里之后又只是送孩子去了學校之后自己就開始閑逛了。
后來我無意間拿起了她的手機,想看看她每天都在玩什么能這么入迷,就這么發(fā)現了她那段不光彩的事情。
我也憤怒,也生氣,在一塊過日子這么多年了,誰能想到會有這種事情發(fā)生,丟人,丟臉,就連我都不好意思說出口。
她似乎也意識到被我發(fā)現了,趕緊開始解釋,但這一切都太蒼白無力了,我倆是吵架了,但也沒有那么的激烈,可能也是因為我的年紀大了,一切看得比較開,草草說了一句“離婚”就沒繼續(xù)追究下去了。
至于她,當然是不愿意離婚的,一個勁的道歉,一個勁的解釋,我于心不忍,最后選擇了原諒,繼續(xù)湊合的過著日子。
后來這幾年雖說沒什么意外,但始終是我心里頭過不去的坎,最終的我也決定在我退休之后我們離婚了,原因只有我倆清楚,孩子不知道原因,一直都在勸我們好好過日子,不要瞎折騰,甚至在得知我老伴不想離婚后更是說我無理取鬧,將她接到了他家里生活一段時間,讓我冷靜冷靜。
可我說不出口,也不想讓孩子知道這種不光彩的事情,選擇了沉默,只是離婚已經注定,至于將來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03,50、60歲的人選擇離婚,離得是果,而30、40歲的夫妻,種得是因。
可能這只是一些個別的例子,但多多少少都能夠通過他們的事情看出一些端倪來,外界的變化太快,讓本該關起門過自己日子的夫妻不得不去打開門迎接不同的人和事物。
當你看到一些能夠滿足你年輕時候憧憬的愛情,或者是生活的模樣時候,內心自然會有了松動,開始關上門去反思自己的婚姻,反思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的比較之下就會與另一半出現裂痕。
五六十歲的人選擇離婚,不是沖動,反而更多的是一種反思,是久而久之失望日積月累下來的,就像是婚姻的情感銀行,都在不斷的付出,卻沒有得到回報,最后出現了虧空,甚至負債累累。
而讓三四十歲的人慌張的是要盡早的看到經營婚姻的重要性,年輕的時候浪漫是看天地,中年的時候浪漫是取悅好對方,等到晚年時候的浪漫是能夠互相堅守,這很重要。
能夠懂得經營婚姻的人是不會讓對方不斷的失望與冷漠的,盡早的給予該有的關心與照顧,才能夠避免時間帶給婚姻更大的裂痕。
所有的離婚,都是蓄謀已久的,這句話希望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可以明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