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資質,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同時,現有的外國學生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 有媒體報道,正在哈佛大學攻讀公共政策專業碩士學位的比利時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伊麗莎白公主可能受到影響。對此,比利時王室發言人稱:“美國政府新規的影響未來幾日或幾周將逐漸明朗,我們正在了解相關情況。”
▲正在哈佛大學求學的比利時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伊麗莎白公主
美國政府的這一禁令引起全球嘩然。23日,哈佛大學就這一政策起訴特朗普政府。與此同時,全球多地發布聲明,對這些受影響的哈佛國際生遞出求學橄欖枝。
印度裔美國企業家維韋克·瓦德瓦日前在美國《財富》雜志撰文稱,特朗普政府正在“殺死為美國下金蛋的鵝”,并表示,他已經威脅到美國在科學、經濟等領域的根基。
法官的臨時限制令失效后
哈佛的外國學生會怎樣?
據報道,在哈佛大學提出起訴后,美國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院的法官艾莉森·伯勒斯23日對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政策發出臨時限制令,要求在舉行聽證會之前“維持現狀”。
美國高級法律分析師埃利·霍尼格解釋稱,這項臨時限制令意味著當前已經暫時恢復原狀,“但最重要的問題還是要留到聽證會上解決”。
據悉,這項臨時限制令的有效期約為一周,聽證會定于當地時間5月29日舉行。報道稱,若法官在法庭上判限制令失效,特朗普政府的禁令將會恢復。法律分析師埃利奧特·威廉姆斯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最新舉動“已經走得太遠了,肯定會引發非常強烈的法律挑戰”。
與此同時,加州一名聯邦法官已于22日發布了一項全國命令,禁止特朗普政府撤銷外國學生在美國學習和工作的合法身份。
▲哈佛大學校園
沒有國際學生的哈佛會是什么樣?
“很多實驗室可能都是空的”
據介紹,在2024-2025學年,哈佛大學共有6793名國際學生入學,占入學總人數的27%。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前奧巴馬政府官員杰森·弗曼稱特朗普政府這項禁令“在各個層面上都是可怕的”。
從經濟層面看,大多數國際學生都是自費上學,而這筆學費對哈佛大學來說至關重要。報道指出,雖然哈佛大學是“美國最有錢的大學”,擁有巨額捐款資金,但想要用這筆錢非常困難。數據顯示,哈佛大學用以維持運轉經費的三分之二都來自聯邦撥款、學生學費等。
從科研層面,沒有國際學生的哈佛大學會變成什么樣?杰森回答說,這很難想象。“高等教育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也是我們軟實力的重要來源。”另一位哈佛大學教授表示,如果沒有國際學生,“很多實驗室可能都是空的”。
▲美國總統特朗普
維韋克認為,大學的確可能需要一些整改,但特朗普政府這種做法并非“修枝”而是“放火燒林”。他指出,美國的全球競爭力始終取決于其大學,美國在芯片、生物科學、醫學等多個領域取得的突破都來源于高校實驗室。受到特朗普政府威脅的不僅只有高校科研經費,還有全球頂尖人才。
有報道稱,過去半個世紀里,移民在美國的各方面發展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硅谷有一半初創企業都是由移民創建的、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有很多人都出生在外國。“可以說,美國享受著教育史上最盛大的‘免費午餐’。”維韋克寫道。
歐洲和中國港澳地區大學
向哈佛國際生伸出橄欖枝
輿論認為,特朗普政府現在的行為就是在阻撓人才成長,迫使這些人才流向歐洲等地。據彭博社報道,在特朗普政府宣布這項禁令后,德國文化國務部長沃爾夫拉姆·魏默稱,特朗普此舉可能讓哈佛大學學生在國外建立“流浪校園”。他表示:“我想對哈佛大學及美國其他高校的國際學生說,德國非常歡迎你們。”
此外,中國港澳地區的教育部門和部分大學紛紛表態。香港科技大學23日發表聲明,歡迎哈佛大學國際生加入港科大,并表示愿無條件錄取轉學生。23日下午,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社交平臺撰文表示,歡迎全球優秀學子來港升學,并表示該局已呼吁香港所有大學為符合資格者提供便利措施,維護學生和學者的正當合法權益。
24日,中國澳門特區政府教青局表示,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并鼓勵澳門高校為受影響學生提供轉學協助。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 綜合 新華社、環球時報
編輯 郭莊 責編 魏孔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