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名聯邦法官23日就美國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政策發出臨時限制令,要求在29日舉行聽證會前“維持現狀”。然而,恐慌情緒在哈佛大學國際學生中持續蔓延,一些學生表示他們不愿成為哈佛大學與美國政府博弈的“棋子”。
不確定能否重返校園
據報道,美國政府取消哈佛大學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資質、禁止招收國際學生的決定讓數千名學生陷入恐慌,他們或將不得不面對簽證被吊銷、研究中斷、被迫轉學、暑假過后無法返美等難題。
哈佛大學學生會聯合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西亞爾說,數千名國際學生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他們非常恐慌,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合法身份,在遠離故鄉的地方應對這種連律師都不愿介入的狀況。
西亞爾來自巴基斯坦拉合爾,考試結束后正在他國旅行。他不確定自己是否還能重返校園。
“哈佛之所以是哈佛,是因為它有能力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最優秀的人,而不僅僅是美國人。”西亞爾說,“世界上最優秀的學生來到美國的大學深造,美國也從中獲益。這些人卻受到非人對待、得不到尊重。”
可能導致研究人員離開
哈佛大學國際學生的占比約為27%,6793名國際本科生和研究生幾乎來自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西亞爾說,校方已為面對不確定性和陷入恐慌的國際學生提供支持,他正協助那些有意轉學的學生,爭取獲得轉學資助。美國政府出臺“禁招令”恰逢期末考試剛結束、距畢業僅有一周,在秋季學期轉到其他大學繼續學習的窗口期已經關閉。
來自新西蘭的18歲學生賈里德剛剛確定秋季學期將到哈佛大學上學,正在準備學生簽證。他告訴CNN記者,美國政府的“禁招令”令他心碎。
另一名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生說,哈佛校園中的反猶情緒讓國際學生受到牽連,而研究人員和博士研究生通常對這些事不感興趣或沒有時間。這名不愿公開姓名的學生說,“作為研究生,我每周通常花80小時至100小時做研究,研究工作就是我的全部”,美國政府和哈佛大學的紛爭繼續發酵,可能導致研究人員離開,“如果真的發生了,我極有可能轉學到英國一所學校”。
戰亂國家學生難返原籍國
對于來自烏克蘭、巴勒斯坦、阿富汗等戰亂國家的國際學生,他們的處境難上加難。一旦在美國失去合法身份將遭遣返,這些學生也無法返回原籍國。
美國政府對哈佛大學的“禁招令”關聯雙方圍繞反猶主義的纏斗。在哈佛看來,這明顯是對學校不屈服政府政治意愿的報復。哈佛一些國際學生表示,他們不愿成為學校與美國政府博弈的“棋子”。
來自以色列的一名博士后學生說,美國政府把猶太學生當作“棋子”,并非真正關心其安全。美國政府正利用哈佛大學“立威”,進而整頓體量遠超哈佛大學本身的整個學術界,以施壓后者與政府保持相同政治立場。“我感覺我們都被利用了。”
數字
今年赴美國際旅客數量將下降8.7%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下屬的旅游經濟學公司日前發布數據顯示,受美國政府出臺“對等關稅”等因素影響,2025年美國國際入境旅客數量將下降8.7%,其中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及西歐國家的國際旅客數量降幅較大。
旅游經濟學公司預計,2025年抵達美國的國際旅客中,來自加拿大的旅客數量將減少20.2%,來自墨西哥的旅客將減少7.6%,來自西歐國家的旅客減少5.8%。受此影響,國際旅客今年在美國花銷將比去年少85億美元,降幅為4.7%。
數據顯示,國際旅客今年5月至7月的赴美機票預訂量同比下降10.8%。
分析人士指出,赴美國際旅客數量減少與美國政府近期政策導致對美負面情緒緊密相關。美國國際貿易署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赴美外國游客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近12%,降幅較2月的2%大幅擴大,是自新冠疫情以來的首次顯著下滑。
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