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在展覽上,我國軍工科研部門,推出了130/152毫米滑翔、精確制導炮彈。具體來說,就是在130毫米、152毫米炮彈基礎上,加裝了滑翔組件、精確制導模塊,投入的成本,并不高。但是,這一系列的老舊炮彈,在2025年之后,出現了全新的使用方法。那么,對于解放軍部隊來說,到底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呢?
首先,我們聊聊解放軍部隊中數量非常巨大的130毫米、152毫米炮彈。在五六十年代,我國的國防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我國的一系列武器裝備,都是在蘇式武器的基礎上,進一步仿制、改進而來的,例如59式坦克、殲6戰機等等。其實,在炮兵部隊建設上,這一點非常明顯。
五六十年代,我國在蘇聯M30式122毫米榴彈炮、M46式130毫米加農炮、D20式152毫米榴彈炮的基礎上,進一步仿制改進,先后推出了國產54式榴彈炮、59式加農炮、66式榴彈炮,分別采用了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口徑。截止90年代,上述三種火炮,在解放軍部隊中,都屬于絕對的壓制性武器,也是陸軍遠距離打擊的作戰主力。
在六七十年代,面對北方強敵的百萬大軍壓境。我國生產了數量巨大的戰備武器和物資,其中,就包括了數量非常巨大的各種口徑炮彈。在空軍缺乏對地支援、打擊的時代,炮兵才是絕對的主力。在1979年的南疆戰事中,解放軍陸軍的各種火炮,起到了關鍵作用。以壓倒性的優勢、密集的火力,支援了陸軍步兵部隊作戰。不過,從90年代之后,情況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我國炮兵部隊的發展,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各種火炮的口徑,出現了巨大的調整。首先,我國不再發展新一代的152毫米榴彈炮,而是開始發展全新的155毫米榴彈炮。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先后推出了履帶式底盤、大八輪底盤、越野卡車底盤的155毫米榴彈炮,已經成為了解放軍部隊的主力裝備。
同時,59式130毫米加農炮,以及各種改進型,開始逐步退役。一個要命的問題出現了,我們沒有發展新一代的130毫米加農炮,各種130毫米加農炮彈,成為了半閑置物資。至于122毫米炮彈,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我國先后發展了4種不同底盤理念的122毫米自行榴彈炮。所以說,122毫米炮彈,仍然是解放軍部隊的主要庫存裝備。
59式加農炮,已經大批量退役。老舊的66式、83式152毫米榴彈炮,也是逐步批量退役。我國的戰備庫存中,還有數量巨大的130毫米、152毫米炮彈,隨著各種老舊火炮的陸續退役,上述炮彈如何處理?屬于巨大的問題。
如果,全面批量銷毀,屬于巨大的資源浪費。同時,各種新一代火炮,根本無法兼容130/152毫米口徑。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很難處理。最近幾天,在展覽上,我國軍工科研部門,推出了130/152毫米滑翔、精確制導炮彈。具體來說,就是在130毫米、152毫米炮彈基礎上,加裝了滑翔組件、精確制導模塊,投入的成本,并不高。
但是,為各種老舊炮彈,提供了全新的使用方式。為130毫米、152毫米炮彈,安裝簡易的滑翔組件、制導模式,對于我國來說,成本非常低。但是,起到的作用,立刻顯現。我國擁有各種中小型無人機,對于各種無人機來說,即便是簡易無人機,也能夠掛載1枚滑翔、精確制導炮彈。大一點的無人機,能夠掛載幾枚不等。
依靠信息引導,各種簡易無人機,能夠組成蜂群戰術,掛載數量同樣巨大的滑翔炮彈,對敵軍各種前沿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由于簡易無人機的成本低廉,滑翔、制導炸彈,又是老舊裝備。換而言之,解放軍部隊能夠在投入成本極低的情況下,對各個敵軍目標,進行一輪又一輪的精確打擊。由于采用了滑翔飛行模式,飛行距離進一步增加。
依靠精確制導模塊,簡直讓敵軍防不勝防,疲于應付。其實,在俄烏第一線,一系列的老舊裝備和武器,都出現了新用途、新戰法,例如防空導彈,打擊地面目標的奇怪現象。從老舊裝備沖鋒利用的原則,我國對各種老舊炮彈,安裝滑翔裝置、制導模塊,符合我國的一貫傳統,也符合解放軍部隊的實際需要。
關于解放軍部隊發展、建設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