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色產業,
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
近年來,肇慶以產業發展為引領,
積極引導農戶發展特色種植,激發鄉村活力,
推動“百千萬工程”結出碩果。
的“靈魂”原料
- 揭秘萬畝麻竹筍背后的產業密碼 -
日前,
廣寧縣螺崗鎮的一處山頭格外熱鬧。
30余名來自各鎮村的干部和種植大戶圍成一圈,聚精會神地聽著廣西“土專家”黃彥志講解麻竹筍種植技巧。這場由廣寧縣竹鄉綠美生態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竹鄉綠美公司”)組織的現場教學,標志著國企主導項目萬畝麻竹筍基地在“中國竹子之鄉”廣寧正式落地。
△廣西種竹“土專家”黃彥志在指導廣寧農戶種植麻竹筍。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林琳 攝
該項目與廣西柳螺香集團達成合作意向,
以生產麻竹筍作為螺螄粉的原材料,
赤坑鎮種植戶馮大叔邊錄教學視頻邊感慨。
赤坑鎮種植戶
馮大叔
“以前廣寧的青皮竹筍帶澀味,賣不上價。現在種的麻竹筍可是螺螄粉的‘靈魂’原料!”
這一轉變背后,
是廣寧對竹產業價值的深度挖掘。
竹鄉綠美公司負責人伍尚杰,
算了一筆賬:
麻竹筍豐產期每畝可年產竹筍3000斤、
竹材6000斤,
僅第一產業年收入預計達3000萬元。
更關鍵的是,其背后連著的是一條產值超3億元的螺螄粉全產業鏈,未來還將配套發展芥菜、豆角等輔料種植,形成“竹筍+配菜”的復合產業模式。
△施工方在介紹萬畝麻竹筍項目。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林琳 攝
廣西柳州的經驗,
印證了這一發展的可行性。
黃彥志介紹,
柳州已發展麻竹筍種植超十萬畝,
帶動農戶年均增收2000元/畝。
廣西“土專家”
黃彥志
“廣寧的潛力很大!這里土壤疏松深厚,氣候適宜,土地資源豐富,希望以后不僅是竹子之鄉,也是竹筍之鄉。”
在螺崗片區山坡上,
一架大型無人機,
正將麻竹筍杯苗精準投送至預定點位。
現場工人表示,以往在此類地形運輸竹苗,
至少需要7個人協作,
如今單機日運量達3000株,
效率提升近7倍,國企規模化種植的優勢,
讓高科技設備有了用武之地。
△大型無人機正將麻竹筍杯苗精準投送至預定點位。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林琳 攝
以上種種變革場景,
與肇慶市的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
高度契合。
近年來,肇慶相繼印發了推動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及加快竹產業、林下經濟發展相關文件,著力拓寬“兩山”轉化通道,促進林業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實現興林富民、綠色惠民。
2024年,
肇慶提出打造廣寧麻竹筍、封開堅果、
懷集砂仁等3個“百千萬工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在擴規模、優品種、調結構、提質量、
強品牌、拓市場方面持續發力。
廣寧縣林業局
相關負責人
“竹鄉綠美公司開展規模化麻竹筍種植,預計盤活超萬畝閑置土地,將為全市竹產業定向培育做出示范和引領,助推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的“大熊貓”
- 讓瀕危植物變身致富金鑰匙 -
在懷集青山翠谷間,
一場關于生態保護與產業升級的
“雙向奔赴”正在上演。
當地萬畝茶稈竹林下暗藏“植物界大熊貓”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金毛狗蕨。
廣東藥科大學科研團隊在此
建立肇慶首個茶稈竹林下種植示范基地,
探索通過“以竹養蕨、以蕨富民”的創新模式,
讓瀕危植物變身“生態富民鑰匙”,
為傳統竹林經濟開辟一條“不砍竹也能致富”
的綠色發展新路。
廣東藥科大學教授
韋坤華
“這是我們去年開展‘雙百行動’調研時的意外發現。初步推斷,茶稈竹林特有的陰濕環境恰好契合金毛狗蕨的生長需求。”
△韋坤華團隊在懷集坳仔鎮的示范基地里種下300株金毛狗蕨。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林琳 攝
金毛狗蕨種,
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地區,
兼具藥用和觀賞價值,近年來,
金毛狗蕨的人工繁育研究有顯著突破,
通過孢子育苗、
組培育苗等技術實現種苗規模化生產,
突破了為金毛狗蕨的種源瓶頸,
為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奠定了基礎。
也為傳統茶稈竹產業突破粗加工依賴、
延伸價值鏈打開新路徑。
廣東藥科大學教授
韋坤華
“我們今天帶來300株人工培育的金毛狗蕨幼苗,從5厘米到20厘米的苗高設置多個對照組,這些數據將破解林下種植的技術難題。這不僅是生態保護,更是產業革命!”
韋坤華團隊測算,
若推廣至全縣10%的竹林,
年產值可增加超億元。
這一模式不僅盤活閑置林下資源,
更推動茶稈竹產業從“單一出口”
向“復合經營”轉型,這種“林藥共生”模式,
正推動傳統茶稈竹產業從粗加工,
向“復合經營”轉型。
△韋坤華團隊赴懷集縣推進茶稈竹林下經濟示范項目。圖源 廣東藥科大學科學技術部
的“仙人掌”
- 突破傳統思維推動產業發展壯大 -
近日,
懷集縣大崗鎮大鐘村1000多畝
食用仙人掌標準化種植基地郁郁蔥蔥,
其中首批20畝超1100株大苗
迎來開花掛果,
金黃的果花間結著翠綠飽滿的果實,
一想到豐收的景象,讓人嘴饞不已。
基地管理人員
李意興
“基地主要種植云鉆大紅果和黃鉆大黃果兩個品種,耐干旱、適應性強,經改良后甜度可達22%,果實和鮮葉均可食用,果花可泡茶,原生態種植,具有廣泛的經濟和生態價值。”
食用仙人掌
△圖源 懷集發布
食用仙人掌富含多種維生素、
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保健功效,
深受消費者青睞,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該基地從去年7月開始進場種植,
到今年3月基本完成種植,
已種下大、中、小仙人掌果苗約80000株,
總投資超600萬元。
截至目前,基地帶動就業5000多人次,
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60萬元。
基地管理人員
李意興
“仙人掌尚處于試驗階段,長勢良好,預計1100棵大苗在6月份可進行鮮果采收,到10月份進入豐產期,畝產可達300斤,每斤30多元,一次種植、多年收獲,經濟效益可觀。”
△圖源 懷集發布
該基地還突破傳統農業思維,
聘用當地“新農人”管理,
積極探索“仙人掌+互聯網”產業融合模式,
拓寬銷售渠道。
同時,大力挖掘仙人掌食用、藥用、
加工等多元價值,著力打造全產業鏈,
深入開發仙人掌飲料、
涼拌小食等深加工產品,提高附加值,
推動產業發展壯大,賦能鄉村振興。
△懷集縣大崗鎮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建設食用仙人掌標準化種植基地。羅昭 攝
林下可生金,綠富可雙贏。
當下,特色種植產業在肇慶風生水起,
既可實現致富增收,
也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來 源:肇慶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