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伏季休漁
是我國重要的漁業資源養護制度
自1995年全面實施以來
今年已跨入第30個年頭
靠海吃海,更要“養?!?/p>
通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
我市實現了從“資源枯竭”到“魚蝦滿倉”
從“竭澤而漁”到“可持續共生”的轉變
交出了一份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答卷
千帆歸港,還魚兒一灣宜居之海
休漁期,贛榆區石橋鎮韓口港,有序地停放著300余艘漁船,蔚為壯觀。“蘇贛漁04239”船上,今年40歲出頭的張明東,正帶著工人對船體進行檢修、刷漆。
“休漁,是為了年年有余?!币驗榧抑凶孀孑呡叧龊2稉疲瑥埫鳀|從長輩們口中聽到曾經的輝煌,也看過捕撈效益下滑后長輩們的心酸。他坦言,這幾年隨著休漁政策的執行,大家養海的意識在不斷增強。
我市海域面積7516平方公里
盛產黃魚、帶魚、梭子蟹等海產品
上世紀
絕佳的海上“良田”
由于過度捕撈導致資源衰減
海里的一些魚類、貝類銷聲匿跡
成規模的魚汛也不見了
“這幾年通過嚴格執行休漁政策,加上生態修復措施推進,漁業資源得到很好的恢復?!笔修r業農村局漁業處負責人丁艷峰介紹,目前我市海洋漁業捕撈量穩定在11萬噸左右。
伏季休漁期,我市1600余艘大型漁船歸港修整,按照“船回港、人上岸、網入庫”的管控要求,休漁期間,除釣具外的所有作業類型漁船均需停泊在指定港口,漁具必須捆扎封存或搬離漁船進庫存放。
生態修復,重構一片活力之海
5月9日清晨,秦山島碼頭,隨著最后一批中國對蝦苗種躍入碧波,今年我市首次大規模增殖放流行動順利完成,放流數量達2.52億余尾,規格均在1厘米以上。
此次放流為連云港港墟溝港區5萬噸級航道擴建及集裝箱堆場填海工程生態補償項目,也是今年伏季休漁以來首次放流活動,旨在通過科學增殖放流修復海洋生態,助力打造“藍色糧倉”。
除了嚴格執行休漁制度
我市通過政府補貼、增殖放流等一系列措施
為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我市創新運用“海洋牧場+人工增殖放流”模式,累計投入1億多元資金,投放各類人工魚礁7萬多個,布設100多處人工魚礁區,同時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放流各類苗種100多億尾(粒)。
“以海州灣海洋牧場為例,我們現在建成海洋牧場調控面積170多平方公里,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產卵場和棲息地,增殖放流魚、蝦、蟹等各類苗種超過40億單位,有效促進了生物多樣性恢復?!笔泻Q笈c漁業發展促進中心海洋牧場管理科科長伏光輝介紹,跟蹤調查結果顯示,魚礁區投礁后年平均生物量是投礁前的5至8倍。
監管護航,構建一方法治之海
秉著“零容忍”的態度
一直以來
市農業農村部門不斷加大檢查力度
同時與公安、海警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
通過開展突擊檢查、日常巡查等多種方式
對違反禁漁區、禁漁期規定進行捕撈
以及使用禁用漁具、捕撈方法進行捕撈等
違規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與此同時,我市不斷加強海上執法力量和裝備建設,在全省率先建成小目標雷達自動識別系統,通過無人機巡航、近海小目標雷達監控系統等“技防+人防”手段,織密監管網絡,讓違法船舶“無處藏身”。
去年,市海洋與漁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累計出動船艇300艘次、執法人員4000余人次,巡航里程達1.9萬余海里,登臨檢查漁船340艘次,打擊跨界作業船舶160艘次,清理禁用漁具、違規網具1100余條(套),清理涉漁“三無”船舶、快艇、浮子筏128艘。
來源:連云港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