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重慶頻道
民網重慶5月23日電 (陳琦)為進一步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5月22日至24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危重癥分會、重慶市中醫院等單位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危重癥分會2025年學術年會”在渝舉行。
據了解,此次大會以“傳承守正,創新發展”為主題,分為1個主論壇及膿毒癥防治與臟器功能保護、經典傳承與危重病救治、外感熱病/疫病防治、循證醫學/數智技術急救應用、急救護理創新、基層急救技術的應用實踐、青年論壇—傳承成長7個專題分論壇,內容涉及膿毒癥救治、經典方應用、疫病防控、智能化技術等多個前沿領域。
會議現場。重慶市中醫院供圖
會上,重慶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重慶市中醫院院長吳斌介紹,中醫急診作為中醫臨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應對急危重癥、搶救突發危急病癥的時代使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黃星垣為代表的重慶中醫專家,率先在國內開展中醫急癥理論與實踐探索,提出了“毒邪致病”理論,并研制出“清氣解毒針”“參麥針”等代表性注射制劑,其主編的《中醫急癥大成》,為現代中醫急診學科建設奠定了理論與實踐基礎。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陳俊峰表示,急危重癥救治亟需中西醫協同,用大數據分析急診診療規律,用AI優化方劑配伍等。他透露,學會將啟動“中醫急診復合型人才培養計劃”,讓青年醫生既懂《傷寒論》辨證,又能操作現代急救設備。
“重慶市中醫院作為我院附屬第一醫院,長期扎根急危重癥臨床一線,形成了中西協同、急慢并重、內外合參的中醫急救體系。”重慶中醫藥學院黨委書記周建軍表示,學院將繼續高度重視醫院發展建設,支持其在人才培養、科研平臺與診療能力等方面持續提升,助力打造中醫急救領域的“巴渝標桿”。
當天,國醫大師陳紹宏、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全國名中醫崔應麟、梅建強、張西儉等專家還深入探討了中西醫結合救治急危重癥的創新路徑,推動中醫藥在重癥感染、多器官衰竭等領域的獨特優勢轉化為臨床實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