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惠安小屋圈」關注更多新聞、旅游、美食等。
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化實施村級黨組織帶頭人培育“青雁計劃”三年行動,學習交流特色種植經驗,5月23日上午,凈峰鎮開展2025年“特色種植促村財增收”鄉村振興現場會,各村主干、鄉村振興經辦人員及村級后備力量前往西頭村,實地參觀竹蓀、紫玉淮山種植地,汲取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探尋發展新路徑。
-竹蓀試種:尋求發展突破“試驗田”
2024年10月份,西頭村與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作技術研究中心簽署了合作協議,在農林大學李晶博士、劉鳳山博士的團隊指導下,進行了竹蓀小面積試種。走進竹蓀種植基地,一簇簇潔白的竹蓀生長于田間,像是“雪裙仙子”,引得眾人頻頻駐足。
“竹蓀喜溫濕環境,人工栽培時,多種農作物秸稈搭配少量無機鹽,就能滿足其生長所需營養。”村委會人員一邊介紹著,一邊拿起竹蓀展示給大家看,“竹蓀多在早晨菌蛋破土生長,至中午柄長到一定高度便停止伸長,所以早上采摘最為適宜。”在交流過程中,大家得知,經西頭村實地調研,在適宜條件下鮮竹蓀畝產能穩定達到1500 - 1800斤,市場上鮮竹蓀的價格每斤30 - 50元不等。西頭村黨支部書記現場算起經濟賬:“通過朋友圈營銷、直播宣傳等新渠道,自5月18日首次試采以來,定價每斤25元的鮮竹蓀十分暢銷。”參觀人員紛紛走進田間,仔細觀察竹蓀的生長狀態,并體驗采摘。
竹蓀基地現場觀摩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紫玉淮山:三方合作“新模式”
移步至紫玉淮山種植基地。田間已搭好整齊的架子,紫玉淮山從黑色薄膜中破土而出,沐浴著陽光,茁壯成長。聘請的村民們正忙碌地在田間除草,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樸實的笑容。
2024年10月,西頭村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引進了紫玉淮山種植項目。2025年以來,西頭村聯合福建霽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入臺灣農業技術團隊,形成了“村集體+臺企+鄉村能人”的三方共建模式。“為推動規模化種植,我們歷時兩個多月,號召村民積極參與土地流轉,整合盤活土地20畝,還利用香山上的礦山整治契機復墾土地10畝,讓土地資產煥發新生機。”西頭村書記介紹道。在交流中,大家了解到紫玉淮山屬草本蔓生性植物,種植成本每畝約1萬元,畝產值約8千斤,市場價每斤3元。這一項目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解決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問題。項目聘請了三位管理人員,每天耕種勞動力達四、五十人,群眾既能領土地流轉費,又能在基地務工,得到雙重收入。
紫玉淮山基地現場觀摩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鎮分管領導現場強調,各村要因地制宜,像西頭村這樣主動對接市場、創新合作模式,讓土地流轉從“一租了之”變為“長效生金”,破解單純土地租賃的困局,積極探索適合本村發展的新模式,最大化發揮各方作用。他以西頭村為例,指出西頭村村委會主動對接超市銷售,利用網上直播、朋友圈轉發等宣傳方式,成功打開了銷售市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找到了新途徑。
此次鄉村振興現場會,既是一次實地參觀學習之旅,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行動的號召。凈峰鎮各村將以此次現場會為契機,借鑒西頭村成功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共同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來源/凈峰政府網
圖文:鎮農辦
編輯:張珊珊
進惠安爆料群
直接點擊以下關注回復【進群】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