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長城汽車魏建軍在采訪時說,電車不是主流,混動才是。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很大反響。輿論也是兩邊倒。一方面認為,魏建軍說的沒錯,純電車到現在依然有很多局限性。而另一方面則認為,是長城自己做不好純電車,以此為托詞。
而我認為,電動車和混動車各有優劣勢,電車到底是不是主流,也要從2個方面說。
電車不會成為主流,有其合理性!
首先,能源體系與基礎設施:全球石油體系龐大且根基深厚,難以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在中國,石油體系也具有長期穩定性,這使得依賴石油的混動汽車在能源補給上更具優勢。同時,當前充電樁等電動車基礎設施建設仍不完善,在一些偏遠地區和老舊小區,充電設施的普及程度較低,而混動車不存在充電難的問題,可隨時加油行駛,能更好地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出行需求。
其次,氣候適應性:電動車在極端氣候條件下存在性能受限的情況,如在寒冷的東北地區,低溫會導致電池續航里程大幅下降,而高溫環境又會加速電池衰竭。混動車由于有燃油發動機作為補充,受氣候影響較小,能夠在各種氣候條件下保持相對穩定的性能,為用戶提供可靠的出行保障。
第三,市場需求與成本:從市場需求來看,對于那些對空間、續航和能耗都有較高要求的家庭用戶以及長途出行較多的用戶而言,混動車既能夠在城市日常通勤中使用純電模式,降低油耗和排放,又能在長途旅行或充電不便時切換到燃油模式,避免里程焦慮。從成本角度考慮,隨著混動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成本逐漸降低,性價比越來越高,相比一些高端純電動車,混動車的價格更為親民,能夠滿足更多消費者的購車預算。
但是電車成為主流也有其合理性
首先,政策導向: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明確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如 2035 年歐盟全面禁售燃油車,這為電動車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時,各國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購車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來鼓勵消費者購買電動車,而混動車在政策支持力度上相對較小。在 “雙碳” 目標的大背景下,電動車零排放的優勢使其更符合全球環保趨勢,未來政策對電動車的扶持力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大。
其次,技術發展趨勢: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如固態電池、800V 高壓平臺等新技術的逐步成熟和應用,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將大幅提升,充電時間也會顯著縮短,電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也將得到更好的保障。例如,一些新研發的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比傳統鋰電池更高,能夠使電動車的續航里程突破 1000 公里,這將極大地緩解消費者的里程焦慮。此外,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也將進一步提高電動車充電的便利性。
第三,環保與可持續性:雖然混動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耗和排放,但它仍然依賴內燃機,無法實現完全零排放。而電動車在使用過程中幾乎不產生尾氣排放,對環境更加友好,更有利于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選擇更環保的出行方式,這將為電動車的市場推廣提供有利的社會氛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