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蜻蜓計劃——來自烏鎮戲劇節青賽精選”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與上海西岸大劇院迎來雙城首演,來自2024年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的優秀作品《蹺蹺板定律》與《41.5》以升級版的內容與觀眾們見面。
“蜻蜓計劃”發起人黃磊,烏鎮戲劇節評委會成員魏嘉毅,《蹺蹺板定律》導演兼編劇韓燕楠菲
“蜻蜓計劃”是由黃磊發起,黃磊、賴聲川、孟京輝共同擔任出品人的戲劇孵化項目,旨在通過投資出品、藝術孵化、演出運營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青年戲劇創作者完成作品“0到1”的市場化進程,逐步搭建起“創作—演出—觀眾”的良性戲劇創作生態的同時,為戲劇市場輸送更多富有新意、蘊含能量的原創作品。
在北京,韓燕楠菲編劇、執導的《蹺蹺板定律》以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將女性對于生育的思考搬上舞臺,戲劇化地展現這一重大的人生決定與家庭環境、個人成長和責任承擔的關系。在上海,由王小雨編劇導演的《41.5》聚焦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微妙關系,用兩對“新老交替”的人物勾畫出一幅充滿溫情、有關愛與記憶的圖景。
《蹺蹺板定律》
《41.5》
2025年,《蜻蜓計劃》將包含3部作品,除了《蹺蹺板定律》與《41.5》之外,2024年第十一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小鎮獎-最佳戲劇獎”得主,由翟博文編劇導演的《Amy張回到家鄉》也于下周以升級后的版本先后與上海、北京觀眾見面。
《蹺蹺板定律》6月6日登陸上海西岸大劇院
5月-6月間,“蜻蜓計劃”首輪三部作品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海西岸大劇院完成雙城首演后,也將開啟全國其他城市的演出計劃。
“蜻蜓計劃”出品人黃磊表示,青年競演是烏鎮戲劇節創立至今的核心單元,在烏鎮戲劇節十二周年的“本命年”,設立“蜻蜓計劃”的目標是讓青年競演走出的青年創作者們有一個繼續創作的空間。導演賴聲川發來寄語:“烏鎮戲劇節最重要的使命還是培養年輕戲劇創作者。蜻蜓計劃就是這使命的延續,讓烏鎮青賽出來的年輕藝術家有一個新的平臺,延伸并創作更精彩的作品。”導演孟京輝送來祝福:“小荷才露尖尖角,蜻蜓蜻蜓在上面。”
2025年“蜻蜓計劃”所有作品的票價將鎖定在全場180元。“蜻蜓計劃”也在積極開展與各個城市劇院的密切合作。在北京,“蜻蜓計劃”與2025第九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華人新聲”板塊特別合作,共同推廣“蜻蜓計劃”北京首演;在上海,“蜻蜓計劃”在今年新開幕的上海西岸大劇院上演,帶來新銳青年創作之風。
“蜻蜓計劃”將以年為單位,結合一年一度烏鎮戲劇節的周期,從青年競演的作品開始落地,通過資金、制作、宣傳與演出運營的專業支持,為青年戲劇人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場化流程,逐步打通藝術節和商業化的壁壘。
活動由烏鎮戲劇節、桐鄉市劇眾樂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北京曼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
原標題:《黃磊發起的這項計劃,在上海、北京同時首度亮相》
欄目主編:李君娜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諸葛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