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健康長壽,成為一名“百歲老人”是很多人的夢想。然而,對于如何才能成為一名“百歲老人”,大多數人知之甚少。一位102歲的醫生曾在接受采訪時,分享了自己活到100歲的7個長壽習慣,看完才發現原來這么簡單,很多人卻沒做到!
這位醫生名叫約翰?沙芬伯格(John Scharffenberg),1923年12月出生于中國上海,現年102歲。他既是一位醫生,也是公共衛生專家和營養學家。
約翰?沙芬伯格1948年畢業于美國洛馬林達大學醫學院,學業方向為預防醫學;1956年從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專業畢業。作為洛馬林達大學營養學教授,他執教超過60年,研究方向涵蓋營養學、慢性病預防及健康長壽等。
現年102歲的他依然活力四射、步履輕盈、身板挺直、說話思維清晰、沒有慢性病。談及長壽,他表示自己從不依靠高科技醫療、不依靠奇跡藥物,而是主張7個樸素的生活習慣。
01
“少吃一點,對身體好”
約翰?沙芬伯格教授提倡“限時飲食”,即在一天中特定時間段內進食,其余時間不吃東西。
他介紹,自己每天只吃兩頓飯(早飯和午飯),不吃晚餐。他發現,這樣身體會變得更加輕盈,早晨醒來也更有精神。同時,腸胃得到更多的休息時間,而減少消化負擔可提升身體修復能力。
不過,這樣的飲食方式可能并不適合大多數人。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能做到的是,晚餐或許可以盡量早點吃。
2024年,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一項研究發現:限時飲食有助于抗衰老,晚飯盡量在5點前吃完,這樣免疫系統會更年輕,腸道菌群的組成也更年輕。
02
“不吃加工食品”
約翰?沙芬伯格教授不吃肉,但他不是素食主義者。他喝牛奶和其他乳制品,吃雞蛋和植物性食物。他日常更喜歡吃水果,但他避免食用高糖水果。
他建議,不要食用加工食品(通常都是高糖、高脂、高熱量的食品。典型代表有:各種含糖飲料、蛋糕、薯片、糖果、漢堡等)。2021年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分析也指出,經常吃“超加工食品”,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每天吃得越多越危險。
03
“堅持運動是長壽的基石”
約翰?沙芬伯格教授說,運動是長壽的基石之一。中年時期(40-70歲)適量運動對于預防老年疾病尤為關鍵。他本人非常熱愛鍛煉,喜歡在戶外工作。如今,他依然通過步行來鍛煉(盡管他說這樣鍛煉得不夠)。
對于普通人來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最好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
04
“規律作息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約翰?沙芬伯格教授本人的作息非常規律,他認為,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體細胞的修復,維持體內激素平衡,并增強免疫力。
他晚上8-9點睡覺,凌晨4點起床,保證7-8小時睡眠。他說,早睡早起能帶來更好的身心狀態。
05
“盡量遠離生活中的‘慢性毒藥’”
約翰?沙芬伯格教授特別提醒,要避免吸煙、飲酒、久坐、肥胖、過量糖攝入、高血壓、高膽固醇。這些看似普通且“舒服”的習慣,其實都在慢慢影響我們的壽命,他把它們比作生活中的“慢性毒藥”。
他明確反對吸煙酗酒,認為二者是明確的致癌因素。
06
“長期過大的壓力會加速衰老”
約翰?沙芬伯格教授指出,過大的壓力會對壽命造成影響,壓力會加速人體端粒縮短。可以嘗試通過冥想、戶外活動緩解壓力。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突然遭受重大事件或壓力倍增時,可能出現一夜白頭的現象,就是這個道理。
07
“維持良好的心態,積極社交”
約翰?沙芬伯格教授還提到,積極社交,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系,維持良好心態;終身學習,閱讀和學習新技能,這些都可以延緩認知衰退,預防老年癡呆。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健康時報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