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咱重點嘮嘮下周華北、黃淮的倒春寒預警。眼下正是小麥拔節、玉米育苗的節骨眼,低溫一凍苗就容易蔫。好多老鄉夜里都睡不著,怕辛辛苦苦干半年,一場冷風吹跑收成。
老一輩人都知道“清明麥懷胎,一場倒春寒要壞菜”,這話一點不假。
往年就有村東頭李大叔家,沒防住倒春寒,麥子減產兩成多。但光靠老經驗也不行,得把土辦法和科學法子結合著來。
像以前大家愛用秸稈蓋苗,現在可以換成地膜,保溫效果更好。還有噴草木灰水,既能防寒又能補鉀,比單蓋草簾子管用。
東北那邊雖說還沒到播種高峰,也得留意夜間霜凍預警。南方種早稻的老鄉,這陣子要盯著天氣預報,別讓寒潮侵了秧田。咱都知道天氣這事兒,說變就變,提前準備才是硬道理。
有人可能覺得麻煩,覺得“就冷幾天,挺挺就過去了”。可你想想,苗在地里是一天一個樣,耽誤一天就影響后期長勢。
我個人覺得,寧可多跑兩趟地頭,也別等出了問題再后悔。農技站前幾天發了資料,說倒春寒前澆水能提高地溫,這招挺實用。
還有葉面肥也得備上,冷天過后噴一噴,苗能更快緩過來。
不同地塊情況不一樣,墑情好的和墑情差的,防護重點也有區別。有的老鄉可能犯難,不知道自家地該咋弄,其實問問村里的種田能手就行。
去年鄰村王大姐家,就是跟著農技員學了提前熏煙法,保住了大棚蔬菜。
現在手機上也能看實時天氣預報,咱得多用用這些新工具。不過話又說回來,傳統的看云識天氣也不能全丟,老輩人的經驗里藏著智慧。
比如天上起了魚鱗云,大概率就是要降溫,這時候就得趕緊行動。
咱種地靠的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占前頭,咱得順著節氣走。
眼下離倒春寒還有三天,正是準備物資的好時候。大棚種植戶得檢查棚膜有沒有破洞,竹竿夠不夠結實。
露地作物要準備好覆蓋物,地膜、秸稈、無紡布都行。家里有抽水設備的,把水管檢查一遍,該澆水的地塊提前灌。
種子和肥料也得備足,萬一真凍壞了苗,得及時補種。
可能有老鄉想問,萬一真遭了凍害,有沒有補救辦法?這當然有,但最好還是提前預防,別等受災了再忙活。村里的合作社這兩天在組織團購防護物資,大家可以一起去看看。
鎮農技站的技術員說了,只要措施到位,減產風險能降到最低。咱農民種地不容易,每一步都得盯著,天氣不好更得用心。最后再提醒一句,明早趕緊去地里看看苗情,心里先有個數。
拿不準的地方,記著給農技站打電話,他們24小時都有人值班。天氣無常,但咱辦法比困難多,只要肯操心,啥難關都能過。
記住了,種地就得跟著農時走,該防的時候別偷懶,收成才能穩當。行動清單:①明早查苗情 ②備地膜草木灰 ③聯系農技站 ④加固大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