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美國哈佛大學再次起訴特朗普政府,指控其非法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而馬薩諸塞州聯邦法院已發布臨時限制令,要求政府維持現狀直至聽證會舉行。與此同時,隨著特朗普政府對美國高校的持續打壓,包括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在內的多國正積極推出優惠政策,吸引美國科研人才外流,全球人才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特朗普政府與哈佛大學矛盾激化
1.國際生招生禁令
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撤銷哈佛大學“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SEVP)認證,禁止其招收國際學生,并要求現有6800名國際生轉學或離境。哈佛大學隨即起訴政府,稱此舉非法且報復性,危及學術自由。
2. 財政與法律雙重施壓
凍結聯邦資金:4月以來,特朗普政府已凍結哈佛22.6億美元聯邦撥款及6000萬美元合同款項,并威脅取消其免稅地位。
政治干預指控:哈佛校長艾倫·加伯強調,政府要求改革招生政策、關閉多元化項目(DEI)等要求超出聯邦權限,校方不會妥協。
3. 國際學生與學術研究受沖擊
財政危機:國際生每年貢獻哈佛3.84億美元學費(占30%),禁令將直接影響運營。
研究斷層:國際學者占哈佛研究生多數,尤其在理工科領域,教授擔憂實驗室將空無一人。
美國科研人才外流加劇
1.特朗普政策催化“人才逃離”
科研經費削減:2025年1月以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撥款銳減60%,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研究項目中斷。
簽證限制:部分外籍科研人員因政策不確定性無法返美,被迫滯留海外。
2. 歐洲多國啟動“搶人計劃”
法國:撥款1.13億美元設立科學安全之地項目,已收到298份美國科研人員申請。
德國:推出邁特納-愛因斯坦計劃,擬設100個教授職位吸納美國學者。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提供專項基金及19套公寓,吸引美國科學家定居。
3. 亞太地區加入競爭
香港科技大學:宣布無條件接收哈佛國際生轉學。
澳大利亞:啟動全球人才引進計劃,瞄準美國頂尖科研人員。
全球教育格局重塑
1.美國軟實力受損
《2025年全球軟實力指數》顯示,美國國際聲譽顯著下滑。
哈佛前校長約瑟夫·奈曾警告,特朗普政策正損害美國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2. 留學目的地轉移
2024-2025年,美國國際生人數同比下降11%,英國、加拿大等英語國家或成替代選擇。
3. 長期影響:創新引擎弱化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若持續打壓高校,可能喪失全球科研領導地位,而歐洲、亞洲正加速填補空缺。
未來走向
法律博弈:5月29日聽證會將決定哈佛國際生禁令是否生效。
政策調整:若特朗普連任,美國高校與政府的對抗或持續;若民主黨執政,可能恢復科研資助。
人才流動趨勢:短期內,歐洲、亞洲將繼續吸納美國外流人才,全球科研中心可能重新分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