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時代,我們的生活正被大量的字母縮寫、諧音替代和網絡用語所包圍。“GDP”“CCTV”“YYDS”“APP”,停車場標識上的“P”,這些英文縮寫與字母標識頻繁出現在生活中;直播間成了“波波間”,淘寶成了“某寶”,人民幣被叫作“米”,國土面積的“萬”變成了“W”……這一系列現象的背后,隱藏著對漢字文化的沖擊,暴露出文化傳承過程中令人擔憂的問題。
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承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與精神紐帶。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獨特的韻味與深厚的歷史底蘊,它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重要來源。然而,當下英文字母和網絡用語對漢字的侵蝕,正在悄然改變人們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模式。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過早地接觸并習慣這些非規范的表達,可能會導致他們對漢字的正確書寫、讀音和含義產生混淆。試想,當孩子們在作文中寫下“我爸爸在播播間賺了100個W在某寶給我買了一個玩具”這樣的句子時,我們該如何評判?這不僅是語言表達的問題,更是文化傳承出現裂痕的警示。長此以往,漢字的規范性和純潔性將受到嚴重破壞,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也會面臨斷層的風險。
除了語言表達的混亂,網絡環境中的低俗導向同樣令人憂心。一些短視頻平臺上,低俗的露裝表演充斥其中,靠暴露、媚俗來博取眼球,獲得大量點贊和評論;而那些傳播真知灼見、弘揚優秀文化的內容卻無人問津。這種畸形的現象不僅污染了網絡環境,更對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青少年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長期接觸低俗內容,會讓他們對美丑、善惡的判斷產生偏差,削弱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中“忠孝節義,仁義禮智信”等觀念的認同感。當男生以“蘭花指、戴耳釘、涂口紅”為時尚,女孩以“搔首弄姿、脫衣露肉”來吸引關注,這種扭曲的審美和行為方式,與我們傳統的文化理念背道而馳,嚴重影響著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和文化認知。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部分創作者為了追求流量和關注度,盲目跟風使用網絡熱詞、低俗內容來吸引眼球;另一方面,平臺的審核機制和導向存在不足,沒有對這些不良現象進行有效的監管和引導。此外,社會對文化傳承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在快節奏的生活和娛樂化的浪潮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推廣相對薄弱。
守護漢字文化,凈化網絡環境,刻不容緩。平臺應發揮主體責任,完善審核機制,對不良內容和非規范表達進行嚴格限制和引導,大力推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的內容。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加強漢字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教育,培養學生對漢字的熱愛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社會各界也應積極參與,共同營造一個尊重漢字、傳承文化的良好氛圍。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我們必須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純凈的文化環境,讓他們在正確的語言表達和優秀文化的熏陶下茁壯成長。只有守護好漢字這一文化瑰寶,捍衛我們的文化根基,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光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抵制不良文化現象,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