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又開始大動作了,在對哈佛下手后,特朗普又盯上了蘋果。
擁有388年歷史的哈佛大學,可以說是美國最古老的大學。
在5月,哈佛大學突然收到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最后通牒:72小時內清退所有國際學生,否則將失去聯邦資助。
為什么會這樣?特朗普是瘋了嗎?
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解釋是:“(本屆美國政府)追究哈佛的責任,因其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并在其校園助長來自學生的暴力、反猶主義和支持恐怖分子的行為。”
隨即,在麻省理工學院禮堂里,數百名亞裔學生舉著"知識無國界"的標語靜坐抗議。來自上海的一位中國博士生向記者展示了他的簽證文件:"我的研究課題是量子計算,與政治毫無關聯。現在連實驗室都進不去,八年的學術積累可能付諸東流。"
據統計,受影響的6000余名國際學生中,有43%來自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這場驅逐令直接導致美國27個前沿科研項目陷入停滯。
其實,真正的原因根本不是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說的那樣。
特朗普在去年競選時,就是不是曝出驚人言論,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事實上,特朗普早就對美國一些大學非常不滿,這次發動關稅戰,就是覺得提出的條件,我們沒有答應,覺得沒有面子。
對哈佛下手其實也是一樣,下的指令沒有遵守,就挑最硬的下手。
最后,哥倫比亞大學跪了,但哈佛還沒妥協,特朗普就自然拿哈佛開刀了。
然而,哈佛的事情還沒完,特朗普又瞄準了蘋果公司。
當蒂姆·庫克在印度工廠見證首臺美版iPhone下線時,特朗普的推特風暴不期而至:"要么回美國生產,要么繳納25%關稅!"
這無疑給了蘋果當頭一棒!
如今在美國銷售的蘋果,都來自印度!之前庫克在中國建立蘋果的供應鏈,然而再次向印度轉移,其實就是擔心特朗普對自己下手。
假設一下,如果庫克按特朗普的要求,在美國重新建立工廠,初步估計投入220億美元,每部手機成本將飆升300%。
如今在美國iPhone的價格是1000多美元,那意味著價格將變成3000多美元,美國人民還會為iPhone買單嗎?
還記得拜登逼迫臺積電搬遷美國的案例嗎?這就是活生生的案例,庫克自然明白這對蘋果來說意味著什么。
更致命的是,全球97%的稀土供應、82%的電池組件、79%的攝像頭模塊都依賴亞洲供應商。同時,美國工人的成本、素質都將對蘋果是一拳重擊。
彭博社的模擬測算顯示,若執行25%關稅,蘋果將被迫關閉30%零售店,導致5.8萬人失業。
如今面對特朗普強勢,庫克也開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特朗普政府對蘋果公司加征25%關稅的威脅,蘋果全球第一的位置還能保住嗎?發表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iPhone的 生產成本劇增
若關稅政策落地,蘋果將面臨生產成本的結構性上升。以iPhone為例,其硬件成本中約33%依賴美國以外的零部件,若整機生產無法滿足美國本土化要求,僅關稅成本就可能使單機成本增加25%以上。
若疊加美國本土高昂的人工成本(比中國高出50%)和供應鏈配套不足的問題,iPhone生產成本或飆升50%以上。
摩根士丹利預測,此類成本沖擊可能導致蘋果年利潤損失高達330億美元,相當于其2025年營業利潤的26%。蘋果需在“漲價轉嫁消費者”或“自行消化損失”之間抉擇,但無論哪種選擇,利潤率都將大幅縮水。
二、iPhone 全球供應鏈被迫重構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旨在迫使蘋果將產能遷回美國,但實際操作困難重重。
目前,iPhone涉及800多個精密組件,70%以上的深度加工依賴中國供應鏈的“三小時產業圈”——50公里內即可完成緊急訂單響應,這種生態優勢短期內無法復制。
盡管蘋果加速向印度、越南轉移產能,但印度工廠良品率僅50%(中國為95%),且關鍵零部件仍需從中國進口,導致綜合成本不降反升。此外,半導體制造等核心環節仍依賴臺積電等企業,美國本土工廠工藝落后兩代以上,搬遷產業鏈的沉沒成本極高。
三、 蘋果如果漲價也是災難性的
若成本壓力傳導至終端,iPhone售價可能暴漲30%-50%。例如,基礎款iPhone或從799美元漲至1142美元,頂配機型突破2300美元26。調研顯示,70%美國消費者無法接受2000美元以上的iPhone,可能導致25-35歲主力用戶轉向安卓陣營,市場份額流失風險驟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