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新能源車的細分越來越多。
前腳剛搞懂純電車,后腳又冒出“增程式”和“插電混動”。
聽起來都能加油、都能充電——
可實際上,到底哪種更適合普通人?究竟哪一種車,用起來更劃算?
今天就用一篇文章,跟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這種車的,是不是真覺得它就是“電池大一點、可以加油的混動”。
如果你真是這么想的,那就誤會大了。
因為所謂的“增程式”,其實并不是混動,而是一種結構特殊的電車。
它的發動機并不直接驅動輪子,只負責一件事——發電。
說白了,它開起來就是電車的感覺:
用電機帶動車輪,動力平順、沒有換擋、踩下去就走。
只不過,在電快用完的時候,發動機會啟動,像“外掛的充電寶”一樣,邊跑邊發電。
聽起來是不是挺聰明?但代價也不小。
因為它的能量路徑是“燒油 → 發電 → 帶動車輪”,比油車多了一道轉換,注定更耗能。
所以,一旦進入虧電狀態,尤其跑長途,油耗輕松飆到8升往上——
有些車型甚至能到9、10升。
更麻煩的是,這種“邊充邊用”的方式,還會帶來一個副作用:
就像手機一邊充電一邊打游戲,電池又燙又掉電——
增程車在持續發電時,也會出現動力變肉、噪音變大、振動明顯的問題。
這些細節,買前很少有人提,但真用起來,差異非常大。
說到這種車,說實話,比增程更容易讓人誤判。
因為看名字,很多會以為,相對于“油混”,這是一種以電為主的“混動車”!
說白了,就是在油混的基礎上,電池加大了——能靠電跑,也能靠油跑。
但真開過之后你就會發現,并不是這樣的。
因為所謂的插電混動,指的是:
在電量充足時,車輛可以用電機驅動;
但一旦電量耗盡,還可以切換成油車狀態,由發動機直接驅動輪子。
不僅如此,這種車型還很智能——可以預判道路的情況,合理調配動力,以節約油耗。
譬如在紅綠燈起步、堵車時,可以靠電機驅動,以節約油耗;
等到速度上來以后,又靠發動機驅動,以維持最佳效率區間;
此外,它還可以“油電混用”,使得發動機保持在最佳區間,電耗也很低,獲得超長的續航。
也正因為如此,比亞迪秦 L DMi 的滿油滿電,甚至能做到2100km 的綜合續航。
不過,這么復雜的邏輯,也意味著其結構很復雜,維修不容易。
相對于增程而言,它的維修費用和保養會略高一些,費用介質于純油和增程之間。
說到這里,很多人可能已經有了答案:
覺得肯定是插混更劃算——能充電的時候靠電跑,電便宜;
電不夠就用油跑,油耗還不高,聽起來怎么都比增程香。
但現實,并沒這么簡單。
光看參數,當然插混“看起來”更省;
但真正用車的劃算不劃算,得看你日常怎么開、在哪開、有沒有地方充電。
比如你有家充樁,平時主要在市區通勤,長途跑得不多,那增程反而更劃算。
它純電續航長,每天上下班、接娃買菜,幾乎全靠電就能搞定,偶爾跑個郊區也能穩住續航——
說白了,只要你每天愿意插一下電槍,幾乎可以當“純電”用。
但如果你家沒樁,充電不方便,出遠門的頻率又很高,那就插混更適合。
因為你不用管它饋不饋電、電池如何——
加油就能跑,油耗還能壓得不高,可靠又省事。
總的來看就是:
增程也好,插混也罷,本質上都是“為了解決焦慮”而生的方案。
只是一個更像“電車兜底”,一個更像“油車補強”——看似都能跑,實際開起來,感受真差得遠。
所以,在買之前,還是要搞清楚:到底你更傾向哪種生活?
明確了這點,你就知道,什么車對你最劃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